苦口婆心勸服「釘子戶」 葬禮也被利用宣傳疫苗

本報訊

全國注射新冠疫苗的行動進入新階段,衛生當局正將至今不願接種的人列為重點遊說對象,嘗試以各種政策讓對方回心轉意。
《華爾街日報》報道,拒絕打針的民眾現在已類似拆遷事件的「釘子戶」,相關人士抗拒的原因,一般包括擔心副作用,也不信任政府與衛生官員;認同社交媒體上的反疫苗言論等。為了提升社區接觸的效果,醫生、民意領袖及社區團體各施各法,包括邀請少數族裔擔任宣傳大使,以家鄉語言傳達信息;培訓小型診所的醫生共同闢謠;借助電台叩應(call in)節目,解答民眾的疑問;甚至利用染疫身亡民眾的葬禮,向出席人士灌輸正確觀念。
按照數據,自從聯邦允許5歲以上人士接種後,全國合資格接種人數已達3.12億,截至15日,接近2.49億人至少施打了1劑疫苗,過去7天的人數幾乎每天增加32.3萬,但1/5民眾始終不願注射。凱撒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曾有民調顯示,12% 至16%的成年人表示,無論如何不會接種疫苗,此外鄉郊地區和共和黨選民反對疫苗的比例都較高。
以民風傾向共和黨的西維珍尼亞州為例,當地完全接種的比例只有56%,比全國平均低了7個百分點。領導州內抗疫工作的官員霍耶(James Hoyer)表示,雖然疫苗計劃步伐緩慢,但每天都有人首次接種,「絕不妥協」的人只佔17%。為此西維州已制定行動手冊,要求州內土生土長的醫生出席電台節目,回答聽眾問題。
而在接種比例排在倒數第3的阿拉巴馬州,現在也只有48%人口完成接種。州衛生部門已停止收效甚微的大型接種行動,改為在賽車場、橄欖球場設立接種站,並提供禮品卡以作獎勵。阿拉巴馬大學則從殯儀館入手,應家屬要求向參加喪禮人士提供檢測,同時宣傳疫苗信息。
聯邦方面,當局去年12月支持全國社區健康中心協會(NACHC)舉辦網絡研討會,向大約200名醫生分享遊說民眾的心得。專家表示,部分民眾極不信任CDC等公共衛生部門,因此參與計劃的醫生可以援引地方商會等組織,而不是政府的資料,避免引起諮詢民眾反彈。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