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如何避免成為「跛腳鴨」總統?|社評摘要

《華盛頓郵報》社論:

譯:曾維燊
圖:美聯社

總統在第二任期中往往舉步維艱。歷史可見:詹森(Lyndon B. Johnson)在任內陷入越戰、尼克遜(Richard M. Nixon)因水門事件辭職、列根(Ronald Reagan)亦因伊朗軍火醜聞而聲譽受損。隨著時間推進,政策錯誤往往累積成危機,國會選民又常選擇授權在野黨,令總統寸步難行,全國注意力更早早轉向下屆總統大選。

不過,特朗普(Donald Trump)或許能在一段時間內打破這個定律。他是自克利夫蘭(Grover Cleveland)以來首位分任兩屆的總統,手上是一張重新洗牌的牌組:新團隊、一個聽命的國會,以及一位民望低落的前任,讓他有藉口推卸問題。他繼續主導共和黨基層民意,又深諳媒體戰術,即使民主黨於中期選舉奪回眾議院,也難保他不再左右國政。

目前,他正處於第二任期的「高光時刻」。在國慶日簽署《偉大壯麗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又在轟炸伊朗核設施後成功說服以色列停火,避免衝突升級。最高法院近期亦連番裁定支持總統擴權。他所推行的關稅政策雖備受爭議,但經濟影響尚未浮現。

此外,特朗普也展現出對黨內紀律的掌控。北卡州共和黨參議員蒂利斯(Thom Tillis)因不支持總統減稅法案而選擇退休,可見一斑。

他甚至可能主導2028年大選的討論。作為黨內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未急於指定接班人。當被問及副總統萬斯(J.D. Vance)是否是接班人時,他轉而稱讚副總統及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

更令人矚目的是,特朗普多次「開玩笑」地暗示將參選第三任期。雖然有時語氣輕鬆,他亦坦言自己只能當兩屆總統。

美國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明確規定,總統不得當選超過兩屆。一種從未經法律測試的構想,是讓特朗普以副總統身份參選,當選後由總統辭職,讓他重回白宮。但第十二修正案同時規定,不具總統資格者也不得任副總統。另一個設想是他擔任眾議院議長——法律上議長毋須是民選議員——但共和黨隨時可能失去眾院掌控權,而眾議長約翰遜(Mike Johnson)等人亦不見得會讓位。更難以想像的是,萬一共和黨候選人當選總統與副總統,會否雙雙辭職讓特朗普再次登上大位。

即使這些安排都不可能實現,特朗普的前幕僚班農(Stephen K. Bannon)上週仍向《金融時報》表示,特朗普將於2028年再戰並勝出,但拒絕透露具體做法。班農說:「特朗普不會走。他會在你腦海中揮之不去。」

從憲政角度看,特朗普不可能在2029年1月20日之後繼續執政,但班農說的未必全錯。特朗普具備多項優勢,使他即使卸任,仍有可能對美國政壇施加深遠影響。

不過,這些優勢同時也令他行事比第一任期更為放肆,其政策攻勢終將引發連串後果。

他的減稅方案將為聯邦赤字增加數萬億,埋下空前財政危機的隱患;即使美軍投下重磅炸彈,伊朗核計劃部分設施仍完好,伊朗或趁美國無法徹底摧毀其能力之際,加速研發核武;他的關稅政策朝令夕改,加劇通脹,也讓企業無所適從,投資前景愈加黯淡;而他對無證移民的強硬鎮壓,更派出軍事化的聯邦部隊進駐洛杉磯,亦可能導致經濟進一步受挫。

無論結果如何,特朗普毫無疑問是美國史上最具韌性的政治人物之一。他未來的命運或許比預測更佳或更壞,但正如他幾乎每小時推出新一輪大規模關稅政策,他聲勢愈高,對國運的風險也愈大。

—《華盛頓郵報》社論委員會意見

以上翻譯內容取自《華盛頓郵報》之公開報導,僅為華語讀者提供主流媒體之新聞論述、社會輿論及文化觀點等參考。其所載立場與觀點,並不代表星島日報、星島中文電台及編輯本人之立場。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