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里蘭大學界定少數族裔時,因將亞裔排除在外,並與白人列為同一組別而引發爭議,有學生質疑,是否亞裔普遍成績較好,族群身分就會有所不同。
綜合NBC及雅虎新聞報道,事情起源於本月10日,馬里蘭大學校長派恩斯(Darryll Pines)在演講時,以幻燈片展示大學2017 年至 2021年間的秋季新生數據,當中包括報考人數、錄取人數、新生的平均SAT分數等資料,但最受注目的是,圖表把學生劃為兩大類別,分別是「減去亞裔的有色人種」及「白人或亞裔」。事件隨即引發不少學生及網民批評,質疑派恩斯繼續信奉「亞裔是模範少數族裔」的迷思,將這個族群視為白人而不是少數族裔,繼而漠視不少亞太裔家庭同樣面對的困境,例如收入較低、社區服務不足等。
馬里蘭大學學生兼南亞學生協會(South Asian Student Association)的主席卡卡拉(Anish Kakarla)質疑,校方只有在展示學生背景多元時,才會把亞裔獨立區分開來,沒有這個需要時就回到以往的習慣。亞裔美國學生會( Asian American Student Union )的聯席副主席武阿曼達(Amanda Vu)也批評,校長的做法強化了部分人認為亞裔「接近白人」的觀點。
引起多方爭議後,馬里蘭大學發表聲明,表示派恩斯之所以在圖表中區分「減去亞裔的有色人種」,是希望列出校園內比例偏低的學生,具體標準是11%以下,包括非裔、西裔、印第安原住民、阿拉斯加原住民、夏威夷原住民和其他太平洋島民。校方又澄清,在其他統計的情況下,有色人種的範圍會包括亞裔,而少數族裔的定義也包含亞裔。
對於這次事件,社會學家兼人口統計學家科恩(Philip N. Cohen)也在推特發文,認同馬里蘭大學的觀點,理由是該校去年招收的亞裔新生佔了23%,比例和白人一樣。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