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正名 風波不休

華體會已發展成金山灣區最大型華人運動會。

戴錡反台獨,成立華體會並保住華僑文教中心名稱。

華運會經改名風波後參與僑胞團體大為改變。

北加州中國大專校友會聯合會力拒改名。

華僑文教中心連續兩年差點被改名。

「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風光剪彩,但在「矽谷中文學校」之下運作。資料圖片/記者王慶偉攝

(文/記者王慶偉)

隨著近日來兩個「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先後在南灣成立,以及傳出台灣駐外單位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可能改名,引來僑界廣泛關注議論紛紛,不少長期參與僑界活動的人士指出,這是民進黨執政的一貫手法,過去幾十年來在灣區僑界也曾多次上演類似,可謂「文化台獨」。

民進黨執政後,被指在台灣島內無所不用其極的去中、反中,動用國家機器,以「轉型正義」為名,行「文化台獨」之實;在海外則在各僑界團體,不斷推動「改名正名」運動,大搞「文化台獨」工作。日前又傳出要將台灣駐外單位「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改名為「台灣經濟文化辦事處」,被認為顯示民進黨一直不斷的在海外搞「文化台獨」,從未停過;而其下手處,就是從改名開始。

反台獨人士指出,金山灣區在過去幾十年中,因為台獨分子在各團體中推動「改名正名台灣運動」,引起多場風波,並造成僑界的分裂、對立、出走等事件。本文略述歷年來民進黨在灣區僑界製造的「文化台獨」事件。包括:「華運會分裂出華體會」、「中國大專校友會聯合會改名風波」、「中華民國國慶委員會改名事件」、「華僑文教中心改名事件」、「駐外單位介入僑界活動」,以及今年的「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風波」。

華人運動會一刀兩斷

民進黨在灣區搞文化台獨,造成僑界分裂決裂的最大事件,是原來從1981年到2000年之間,「灣區唯一」的華人運動會「華運會」,在2000年陳水扁上台之後,指派了民進黨的張富美為僑務委員長,在僑委會持意操弄下,由灣區親綠人士運作,在2003年時要將原來華運會英文名稱:Chinese American Athletic Tournament of San Francisco Bay Area 前面,硬要加上 Taiwanese一字(2004年正式改名),造成很大的爭議和對立,最後形成分裂。

華運會創辦人戴錡和一批反對民進黨、以及來自中國大陸僑界人士出走,另組華體會。起因有綠化的僑委會在其中操作,也有灣區泛綠人士在其中運作改名,最後成為現在每年有兩個運動會在灣區舉行的局面。本來是和諧、團結、包容的僑社,就被搞得四分五裂。

華體會總顧問、創辦人戴錡表示,華體會的創辦初衷,就是「反台獨」,希望搭建一個兩岸三地華人華僑共同參與的平台,以文化、體育為紐帶,促進僑社的團結和諧。華體會從2003年開始之後,逐年擴大,每年參加人數,都要比華運會高出好幾倍,成為灣區規模最大的華人體育運動盛會。台獨人士的運作,反而把華運會搞小了。

大專校聯會改名風波

北加州中國大專校友會聯合會(JAACUC, 簡稱大專校聯會)於1984年由台灣來的36所大專院校校友成立,會員人數有將近五萬人,是灣區最大的華人社團之一,但由於台灣出來的留學生越來越少,形成會員逐年減少現象。

目前在僑界和社團的知名人士,都曾經擔任過大專校聯會會長,如葉雲河、鍾維君、方治欽、胡質淨、楊洋、蔡秀美、陳建芬、陸錦鳳、吳毓苹、劉寶剛等人。歷屆會長在任內每年都舉辦許多活動,將台灣來的大專校友凝聚起來,有如大家庭一般。

大專校聯會在第24屆、2008年民進黨執政時,相關單位策動親台獨人士,要把「中國大專校友會聯合會」改名,把前面的「中國」拿掉改為「台灣」,並推舉親台、贊成改名的僑胞來做大專校聯會會長,後來經過校聯會內部團結,高票選出了游美玉出來擔任第25屆會長,才解除了改名風波。改名不成的親台泛綠人士,後來另外成立了「台灣大專校聯會」,但沒有幾個學校參加,會員更是屈指可數。

國慶委員會改名事件

國慶委員成立起因是1978年,美國總統卡特突然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與中國建交,使得許多在矽谷的台灣留學生及在職工程師感到憤怒,同時也為台灣的前途擔憂。當時一群發起人包括現在的創投家龔行憲,於1979年10月第一個周日,在聖荷西巿政府廣場舉行了第一次升旗。

當時由「自由中國之友」(Friend of Free China)的Helen Serenka曾為升旗地點向政府申請,並曾任六屆主任委員。升旗地點先後在聖荷西巿府廣場、聖他克拉縣府廣場、南灣文教中心舉行,至今已到第44屆。每年有兩次升旗活動,一是元旦升旗,一是雙十升旗。

2005年第28屆,由鄭積森擔任主任委員時,就有台灣駐外單位和台獨人士提案,要把委員會的「中華民國」四個字刪除。鄭積森認為國慶委員會從台灣來,熱愛中華民國,每年元旦和雙十都要舉行升旗活動,升的是國旗,當然要把「中華民國」這四個字放在委員會的正式名稱上。由於是提案,按規程交由委員會全體投票,結果只有兩票贊成,95%以上的委員反對。台獨人士的「文化台獨」企圖改名沒有成功。

鄭積森為此特別強調:「台灣不管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執政,就算民進黨執政已經多年,國號還是中華民國,並沒有宣布獨立、改了國號。現在民進黨一大堆政府官員,從蔡英文以下,行政院、各部會(包括僑委會)領的都是中華民國的薪水,他們應該忠於『中華民國』,不能因為領的是中華民國的薪水,講的是不支持中華民國的話。」

華僑文教中心改名事件

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2001年當時任僑委會委員長張富美在台北舉行會議時,就有人建議要將海外的華僑文教中心,改名為「台僑文教中心」,2002 年又被提出。連續兩年都被戴錡「唯一」反對而沒通過。按僑委會慣例任何提案只要有一票反對,就不會通過。海外華僑文教中心至今沒改名,其來有自。

戴錡對此表示:「當時我要是沒反對,海外所有華僑文教中心全都改名台僑中心,不准大陸人士進入了。」張富美當時因為這提案連續兩年沒過,揚言要把戴錡僑務委員頭銜拿掉。當時報紙還大幅報道「戴錡事件」。

駐外單位介入僑界活動

駐外單位介入僑界活動,歷屆有:前僑委會委員長張富美策動「華運會」、「華僑文教中心」改名,前者造成僑界分裂,後者未能成功;還有駐外單位推動要改掉「北加州中國大專校友會聯合會」裡的「中國」兩字。前文教中心主任吳郁華,更公然要求僑界活動內容要先給她審核。這些事件大則造成僑界分裂,小則引起風波。在僑界有許多人都可以出來指證,並有會議紀錄可查。

2007年由王維擔任第30屆國慶委員會主委時,因為邀請當時剛卸任的行政院長,與馬英九搭檔的副總統候選人蕭萬長,率團來金山灣區參加升旗典禮,此舉卻被當時的駐外單位發動多人來「勸說」,要王維改變蕭萬長行程,但王維以行程已訂拒絕。

「主管僑務的官員還邀我到辦公室約談,名義是要了解行程,竟稱『如果蕭來,僑委會就不給國慶委員會活動輔助金。』」王維當場予以拒絕,並說僑委會可以不必提供輔助金,若活動經費不足,他將自行籌款,並將日後的元旦升旗改在文教中心以外的場地舉行。

僑務官員於是改變商議,請王維在升旗時讓經文處長先行講話,講完駐外官員先行離去,「結果處長當天從頭坐到尾,而那一年的經費也沒有申請,這些都是有案可查。」僑委會後來還因此事訂出規定,所有在海外文教中心的活動,嚴禁輔助有政黨色彩及選舉造勢之嫌的活動。

2020年9月,國慶委員會在籌辦每年十月的升旗活動時,發生台灣外交部透過駐外單位送出的慶祝海報文宣風波。在這海報上雖然打上了「慶祝中華民國國慶」,但問題出在中間的英文字「Republic of China TAIWAN」這幾個字。灣區國慶委員會收到後立即的反應是「按照我們的憲章(By Law)我們的正式名稱是慶祝中華民國國慶,不是慶祝中華民國台灣國慶,為什麼外交部要來個文宣,把英文的TAIWAN 打得比Republic of China 還要大?還大寫?」

引起爭議的還有文宣海報右上方印的是「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幾個字。幾位委員說:歷年來的國慶升旗活動,是「金山灣區中華民國國慶委員會」主辦的,不是經文處。這幾個字打上去,變得好像是經文處主辦的 ,國慶委員會的字跑到那去了?而且正值台灣外交部更改護照封面,把 Republic of China字樣縮小到成為花邊,在這時機更引起海外僑界的注意:「你外交部是不是想逐步文化台獨,最後干脆就打個TAIWAN 」

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隨即發表聲明,指出這是委外設計,並且是提供國慶委員會參考,可以在不同場合中彈性陳列運用。但外界仍有聲音認為這已經是很明白的藉機搞「文化台獨」。

2021年僑委會在海外設立的「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要在華語之前加上「台灣」兩字,以顯示「台灣」可以走到美國、走向世界了;雖然有風光的剪彩儀式,但卻在僑界造成了大笑話。因為灣區設立的頭一所華語文中心是在「矽谷中文學校」之下,這不是「台灣、華語」自我矮化在「中國、中文」之下?

反台獨人士指出,民進黨歷年來在海外搞「文化台獨」只有把自己越搞越小(華運會),越搞越矮(華語文中心),因為他們沒看清一件事實,海外的華人現在已經是中國大陸出來的為大多數了,而灣區的台僑社團,又以擁護中華民國、反台獨者居多。觀察過去十年、二十年來灣區華人族群的此消彼長,就一目了然了。

星島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