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思行)
鄧泰山是蕭邦國際鋼琴大賽首位亞裔冠軍,亦是今年比賽評審之一。彈而優則教的他意外成為今屆的談論焦點之一,因為連續兩屆冠軍劉曉禹和陸逸軒都是他的學生,還有幾名入圍者也是他的高徒,名副其實的冠軍級教師。
繼2018年後,鄧泰山再臨香江演出,彈奏一系列法國音樂,包括佛瑞、拉威爾和蕭邦(大半生都在法國)的作品,連加奏都是德布西。鄧泰山的演奏特點從一開始已經表露無遺,他的身子很定(像傅聰),手掌很平(像Garrick Ohlsson),果真是「不動如山」。其彈奏風格平實,有時甚至覺得部分旋律過於直白,沒有絲毫修飾,但沒有人會覺得他「交行貨」,因為大家明顯感受到他的技藝超群,譬如拉威爾《夜蛾》中的快速樂段,他不但彈得很輕鬆,而且非常優雅,像流水般流暢;其他炫技技巧如輪指、掃琴,在他的十指下仿如「食生菜」般簡單,又毫不張揚,簡單像金庸筆下的掃地僧。
鄧泰山偏好彈得「緊湊」,不是說官能刺激,而是音與音之間「距離近」,例如蕭邦《降B小調夜曲》,最後幾個和弦一般是漸慢處理,但他幾乎是連著彈,以繪畫作比喻的話,他不是中國式留白,而是偏西洋畫風,把畫布填滿顏色——儘管想像空間壓縮了,但色彩更斑斕。此外他不好戲劇化處理,最明顯是《第二諧謔曲》,樂譜標明開頭以ff力度彈出來,但他幾乎連f的程度也不到,明顯是一個藝術選擇。
不敢說鄧泰山代表老一輩的風格,但肯定中新代不會這樣彈,因為只有經過歲月歷練的人,才能琢磨出如此獨特又有技術含量,同時不失低調的風格,鄧泰山無愧是一位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