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比亞「希特勒」高票連任?名字背後藏驚人歷史

一位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烏諾納(Adolf Hitler Uunona)的納米比亞政治家,正準備在翁蓬賈(Ompundja)地區的選舉中確保其第五個任期。作為執政黨西南非洲人民組織(Swapo)的成員,烏諾納因其與納粹獨裁者同名而在2020年地方選舉中大獲全勝時聲名大噪,據報導,選民們準備再次以巨大的多數票支持他連任。

名字爭議與政治立場

阿道夫·希特勒·烏諾納堅稱,他與納粹意識形態「毫無關係」。他證實,他的父親為他取了這個名字,但很可能並不完全理解阿道夫·希特勒所代表的意義。烏諾納坦言,小時候他認為這個名字「完全正常」,直到後來才意識到他的同名者「想要征服整個世界」。他確認自己通常使用阿道夫·烏諾納(Adolf Uunona)這個名字,並補充說現在要正式改名已經「為時已晚」。他還開玩笑說,擁有這個名字「並不意味著我想征服奧沙納(Oshana)地區」或追求「世界統治」。

納米比亞與德國的歷史糾葛

考慮到納米比亞與德國之間漫長而充滿爭議的歷史,這個名字的爭議顯得尤為尖銳。納米比亞在歷史上被稱為德屬西南非,從1884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直是德國的殖民地。在這段殖民時期,德國士兵在1904年至1908年間,系統性地屠殺了約65,000名赫雷羅(Herero)人和10,000名納馬(Nama)人,這被稱為20世紀的第一次種族滅絕。這場殘酷運動的倖存者被迫從事勞動並被送往集中營,一些人認為這些殖民暴行「預示了數十年後納粹大屠殺的野蠻行徑」。

最初的阿道夫·希特勒及其納粹黨在1933年掌權後,策劃了對六百萬猶太人的系統性謀殺。然而,這位現代政治家堅稱他不會追隨那些暴虐的腳步。納米比亞最終於1990年從實行種族隔離的南非獨立,但國內仍保留著德語名稱的城鎮和一個小型的德語社區。德國已承認對納米比亞負有「特殊責任」,因為兩國有著共同的殖民歷史,但關於賠償的談判仍在繼續。

來源:sapeople.com

封面來源:Adobe Stock

即時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