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京觀察:「銀主盤」大增 銀行下場賣房

「銀行直供,不計成本賣」!今年「雙11」,電商平台的促銷不再瘋狂,全國各地的「銀行直供房」卻意外成為「勁爆商品」。阿里資產在「銀行清倉」專設房產頻道,京東資產交易亦有大量銀行處置房待售。從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到城商行、農商行乃至地方信用社,都紛紛加入賣房陣營。銀行儼然成了國內最大二手房業主。

銀行直供房,相當於香港的「銀主盤」,是由銀行作為出售方直接完成交易的房產,若企業或個人經營不善無力償還貸款,銀行通過司法程序取得房產,通常以低於市場價10%至30%直銷,有單位起拍價甚至低至個位數。

相關新聞:駐京觀察:大學「高中化」讀研為目標

在資產交易平台,「銀行直供」標籤尤為顯眼,從一線城市到小縣城,房源眾多,折扣力度更是驚人。北京朝陽區一套140平米單位,起拍價743萬元(人民幣,下同),按該小區均價折算,直降250萬元。

「雙11」當天,哈爾濱一套176平米住宅以31.5萬元「骨折價」被競買,每平僅1800元。而該小區同戶型最低每平3700元。不過,不少直供房以流拍告終。

相關新聞:駐京觀察:科技巨頭主流媒體 搶灘短劇市場

銀行直供房一直存在,但近年數量大增,部分銀行掛牌達數千套。蘭州銀行近年就在京東金融資產平台上拍房產超3000套,掛牌價從數萬至數億元。2024年該行掛牌直售標的1130個,2025年增至1779個,規模顯著擴大。

內媒分析,銀行集體下場賣房與樓市持續下行,斷供房、抵債房大增有關。而傳統法拍又慢又難,銀行被逼尋找更快變現通道。年末考核臨近,銀行期望在帳面上盡快瘦身。開源證券研報指出,2025年中報顯示上市銀行按揭不良率整體上行。個人經營貸不良呈上升趨勢。

今年前8月,內地地產開發投資、商品房銷售面積跌幅雙雙擴大,市場預期持續走弱。銀行下場直供賣房無疑將使地產市場競爭越發激烈。

楊浚源

即時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