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回落承諾落空引民怨 特朗普怪罪拜登已難服眾

當年拜登強調帶來經濟成長,但民意卻未買單。如今特朗普多次承諾迅速壓低物價,但也遲遲未見成效。美聯社資料圖片

特朗普總統多次強調物價即將回落,並稱經濟「很快將會重返成長」,但選民對他未能迅速壓低生活成本已顯示出不耐情緒。

綜合美聯社和CNN報道,本月多州選舉結果顯示,選民因負擔能力問題而轉向民主黨,這對特朗普和共和黨而言是明確警訊。特朗普所推出及倡導的政策,包括建議全民普發2000元關稅分紅、考慮提供50年期房貸,以及取消部分關稅,被一些經濟學者批評為「噱頭」,難以有效抑制物價。

拜登時期的官員指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本身就推升了消費成本,而他對潔淨能源與移民的限制,更進一步加重了供應端壓力 。2021年時拜登面臨疫情後的經濟重啟,供應鏈瓶頸、能源價格飆升與俄烏戰爭,令美國通脹達到40年高點,聯儲局被迫加息。儘管拜登強調「拜登經濟學」帶來了經濟成長,但民意卻未買單,對通脹不滿成為其執政時期一個重大包袱。

如今,特朗普總統正面臨相似經濟困局。民調顯示,有67%成年人不滿意他對通脹的處理。有分析指出,兩任總統都試圖淡化通脹問題,並寄望以補助或退稅來安撫民怨,但效果有限。

特朗普政府稱,減稅、關稅與監管調整將促使更多投資與製造業回流,有助增加供應、壓低物價。但有專家警告,聯儲局之所以降息,是因為勞動市場轉弱;但若按照特朗普的意願過快降息,反而可能再次推升通脹 。美國銀行研究所上周發布分析,今年截至目前,估計有24%美國家庭入不敷出,將超過95%收入用於住房、汽油、食品雜貨、託兒和水電煤氣等必需品。

當前的不滿,更多來自特朗普曾承諾能迅速壓低物價,但遲遲未見成效。有評論指出,特朗普仍選擇持續將經濟問題歸咎於拜登,期望以政治攻勢轉移選民的焦點。但光靠批評前任恐難以真正解決選民最關心的生活負擔問題。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