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程威三藩市報道
三藩市市長羅偉、行政官朱嘉文、第三區市參事李爾德(Danny Sauter)等昨日(7日)在華埠「天下為公」牌坊前宣布,華埠正式啟用免費公共WiFi服務。此舉為華埠帶來重大改變,將有助於解決社區長期存在的「數碼荒漠」問題。
華人權益促進會多年對網絡服務持續倡議與研究。華促會政策管理主任李申申指出,疫情期間的遠程學習與醫療需求,突顯了網絡服務不平等問題的嚴重性。華促會2024年發布《三藩市的數碼荒漠:華埠與其他社區如何在數碼鴻溝中被遺忘》報告,揭露華埠在網絡覆蓋與價格上的不公。研究指出,華埠近半數家庭(44%)沒有寬頻網絡;在社區提供服務的九家電信商中,僅一家能提供高速電纜服務,光纖覆蓋率極低。相距僅五個街區的北岸區(North Beach)居民可享的最高網速是華埠的六倍,但收費卻相同。
「有居民每月支付60元上網,上傳三張照片要花半小時;許多餐館只能收現金,因為刷卡機網速太慢。」李申申說,報告發布後雖引起部分電信商不滿,卻成功促使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CPUC)將此議題納入關注,並認定這是「種族不平等」問題。該委員會撥款支持三藩市在田德隆(Tenderloin)、灣景(Bayview)與華埠鋪設高速光纖網絡。
李申申補充,隨著市府提供免費高品質WiFi與光纖服務,居民將不再必須依賴「掠奪性」的商業供應商,華埠終於能邁入數碼平權的新時代。
第三區市參事李爾德表示,這項工作是科技部門每日在華埠辛勤安裝設備的成果。「這些都是老建築,工作十分艱難。他們爬上屋頂、進入建築物,以解決問題的決心完成任務。」
前第三區市參事佩斯金(Aaron Peskin)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早在他任內已推動華埠WiFi的初步試點,後經社區與市府努力才擴展成今日的成果。
根據市府規劃,華埠的免費WiFi目前已在「天下為公」牌坊、聖瑪利廣場(St. Mary’s Square)以及都板街(Grant Avenue)介於百老匯街(Broadway)與太平洋街(Pacific Avenue)之間的路段啟用。未來一年內,市科技局(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DT)將持續推進,並擴展至更多公共空間與住宅區域。
市長羅偉表示,這不僅是一項科技建設,更是讓每位居民都能平等參與城市生活的關鍵一步。「這座城市屬於所有人,無論收入、語言或族裔,都應該能夠連上網絡,連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