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在10月表現平淡、徘徊約11.1萬美元之際,進入11月後大型機構與「巨鯨」投資者在幣安重新轉向明顯的加倉模式。CryptoQuant數據顯示,10月幣安單筆比特幣現貨大單均值飆升至196萬美元,日均現貨成交價值達28.2億美元,機構主導地位進一步加強。相比之下,散戶成交佔比已從2021年的1.8%下降至當前的0.48%。
分析師指出,大額訂單在價格橫盤期放量,往往是專業資金在布局潛在上漲行情的歷史信號。
與此同時,比特幣在幣安的儲備餘額滑至約61萬枚,為今年7月以來最低。投資者持續將資產提離交易所、轉入自託管錢包,通常意味著「長期持有」意願增強,而非套現準備。全網交易所比特幣儲備更跌至7年低位,機構與ETF持倉佔已知流通比特幣的約1/3。僅11月初,持有超1000枚比特幣的錢包數便從1392個增至1417個,創年內高位之一。
從季節性規律來看,11月歷史中位回報為11.2%,在歷次周期中往往為上漲窗口。儘管10月僅錄得1.54%漲幅、終結「七年連漲」神話,機構情緒依然偏多,約67%受訪機構投資者預計未來3到6個月迎來大行情。不僅是巨鯨,企業財務部也在持續購入。截至10月底,上市公司與ETF今年已吸收94.4萬枚比特幣,相當於年內新產出的7.4倍。比特幣現貨ETF在10月淨流入36.9億美元,顯示儘管波動劇烈,機構需求仍在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