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即時零售市場近年迎來增長,外賣平台foodpanda旗下生活百貨業務5年間累計定單量已突破千萬。foodpanda香港快商務總監陸欣舜指出,公司正透過科技驅動的區域化營運、線上線下融合及拓展場景化服務等策略構建新優勢,以應對北上消費等本地零售挑戰。
外賣平台foodpanda旗下生活百貨業務已在港布局第5年,陸欣舜透露,當前累計定單量已突破千萬,生活百貨業務整體截至今年9月定單量按年增長35%,平均每年新增超10萬名顧客,反映本港網上購物需求持續上升。
推「單件享優惠」模式
有市場數據指出,去年超過220萬港人透過網上平台購買生活百貨,按年增長9.6%,逾兩成的網民更會每星期都於網上商店定購生活百貨。
陸欣舜表示,「網購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香港消費者要求「快、平、質量好」,而快商務以滿足香港消費者的即時需求為目標,平均配送時間在45分鐘,最快可於25分鐘內完成。
為滿足多元需求,陸欣舜表示,foodpanda正積極布局即時零售領域,pandamart已與1300個海外及本地品牌合作,foodpanda mall零售夥伴包括惠康、百佳、瑪莎等連鎖超商,確保商品種類覆蓋生鮮、雜貨等日常生活所需。他續稱,foodpanda本身是一間科技公司,平台透過大數據分析區域消費習慣及供應鏈優化,如預測區域銷量以調整庫存,並在部分區域推行「單件享優惠」模式,避免強制批量購買,從而更貼合不同區域的用戶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foodpanda亦正加速線上線下融合,目前全港15間實體門店中,已有3間試行現場購物,如將軍澳pandamart店鋪可提供線下零售,主打「即買即取」,滿足該區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陸欣舜指出,未來將通過擴大門店面積與增設冷鏈設備,豐富線上選品,料明年商品數量將提升至6000款以上。銷售數據方面亦見提升,陸欣舜指出,平均每單產品數量已從去年的10件增加至16件;定單平均消費額也表現亮眼,雜貨類定單平均消費約380元;隨着港人對健康類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健康與美容類更達600元。
「差異化體驗」應對競爭
面對港人北上消費及本地零售競爭,陸欣舜表示,目前消費者北上的頻率稍見回落,「香港本地商家亦都好努力提供更具性價比的商品」,今年周末及公眾假期生活百貨的定單數量及商品交易總額均比平日高約30%。他強調,公司將以「差異化體驗」應對競爭,聯合合作夥伴推出高性價比產品,例如與本地農場合作解決「最後一公里」配送,並跨國采購引入台灣、日本等地特色商品,力爭與國際市場同步上新且保持價格競爭力。
另外,陸欣舜提到,派對與節日食品需求旺盛,pandamart將繼續拓展場景化服務,推出節日及派對專屬貨品,以及如天氣轉涼時上線感冒自測套裝等應季商品。
陸欣舜說,面對網購新常態,foodpanda將致力投資科技基建,以此優化區域商品策略與配送效率,鞏固其即時零售的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