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芷茵)
出席一個頒獎典禮,領獎的都是小學生。看著他們逐個上台接受獎項及拍照,我禁不住跟坐在身旁的嘉賓輕輕說:「香港的小孩臉上都沒有笑容,真陰公!」
過兩天,教育局宣布2022至2024/25學年,全港中小學向教育局匯報的學生懷疑輕生身亡個案共八十五宗,中學生佔93%,其餘是小學生。「八十五」這數字已經夠驚人,卻只是「輕生身亡」的數目,背後有多少輕生不成功或重創未身亡的個案,並不包含在這個數字之內。
在惋惜的同時,偶爾會聽到一些譴責當今孩子抗逆力偏低的聲音,我覺得這是以偏蓋全的冷血言論。希望大家對現時香港學生的生活時間表有一點點認識,然後問問自己:「換著是我,又頂得順嗎?」
每天六時起床,梳洗上學,接連六、七小時的課堂學習,放學後還得補課補習,以及參加各種自己未必有興趣的興趣班。回到家已天黑,匆匆吃過晚餐,匆匆做功課溫習,匆匆洗澡上床。(根據非正式統計,香港家長對子女講得最多的,不是「我愛你」,而是「快\u5572快\u5572」!)第二天醒來,就是重複同樣的時間表,總之就是無限輪迴!好不容易等到周末,卻是補習、學琴、練這練那的黃金時間,比成年人上班更無氣\u551e!再者,成年人工作再忙碌吃重,到了月底出糧到底能感受到一點回饋。孩子呢?孩子的「出糧」就是玩。如果只做苦工沒糧出,日復日,年復年,任何人都會感到世界了無希望。
孩童的福祉,家長責無旁貸。真正精明的家長懂得在過度競爭的洪流中保持清醒,為孩子爭取最大的幸福。
為了打造一張亮麗的學生履歷而犧牲稚子的笑容,一萬個不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