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對「信和」不會陌生,特別是旺角的信和中心和銅鑼灣信和廣場。至於資深讀者,很可能知道信和黃廷方家族,素來有「大好友」的稱號。近來信和第三代的黃永光已經接任主席,最近黃永光表達看好樓市,有六大因素,值得大家留意。
先講些少歷史,白手興家的黃廷方,是福建莆田人,但四歲已移居新加坡。黃廷方1940年代經營醬油業,然後就像很多亞洲富豪發迹的故事一樣,他開始涉足房地產,在烏節路(Orchard Road)買了不少物業,同時也收購了飲品公司楊協成。1970年代,黃廷方來香港發展,創立信和然後上市,1980年代大手買入尖沙嘴東部的物業,賺取了巨額利潤。
更為港人熟悉的,應該是黃廷方長子黃志祥。黃志祥出生於新加坡,信和在香港的發展,多數是父子二人拍檔。兩父子向來被稱為「大好友」,當時每次賣地,均見到信和身影,而且出價往往相當進取。不過後來信和也因為過度進取,一度陷入危機,後來總算渡過難關(也多得香港政府幫助)。自此以後,信和就開始比較審慎,比較低調。
現在信和已傳至第三代,黃永光是黃志祥長子,早前已接任主席。黃永光在香港出生,也在香港成長,和生於福建的祖父,以及生於新加坡的父親,又有不同。早前黃永光提到,將會繼承父親方針,信和會審慎理財,穩健最重要。
讀者留意,信和居然是淨現金的公司,即是手持現金比貸款還要多,這在地產發展商中相當少見,而這也令到信和得以在過去幾年的低迷市道中保存實力,甚至有彈藥投地。
早前黃永光一樣表示十分看好香港樓市,他提到六大利好因素。坦白講,英雄所見略同,本欄也曾提過。
黃永光提到的第一個因素,是減息周期,這點很多人知道。第二因素是香港IPO市場強勢,但筆者認為IPO強勢是股市回升的副產品,也未必會利好樓市,利好的可能只是心理。黃永光提到的第三個因素,是人才計劃支持租金上升,這點本欄已討論過。第四個因素是升學計劃,其實和第三個因素類似。第五個因素是遊客數字反彈,會帶動經濟,這是事實,但遊客不見得對香港經濟有很大貢獻,也不見得和樓市很大關係。最後一點,是北部都會區政策,由於筆者並非地產業界人員,並不熟書,這點就交給讀者自行判斷好了。
值得留意的是,信和並非「得把口」,而是身體力行對樓市投下信心一票。早前屯門海珠路的住宅用地,收到8份標書,最後是由信和投得。成交價10.89億,樓面呎價約3860元,而之前市場估計只是1500至2800元。信和出價進取,可見對樓市信心十足。當然,這也因為信和之前幾年十分審慎,才有資源現在投地。
Patreon作者 李聲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