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鼓勵市民協助打擊殘酷對待動物的行為,警方積極推展「動物守護.社區大使」計劃 (Animal Watchers Programme) ,計劃支持學校成立校園動物閣「寵愛閣」,讓學生從小學習愛護動物。
仁濟醫院何式南小學鄭靖衡老師撰文分享,學校透過「寵愛閣」推動生命教育,讓學生懂得珍惜生命,思考生命的真諦。
全文如下:
本校希望透過「寵愛閣」推動生命教育,讓學生懂得珍惜生命,思考生命的真諦。學生與動物互動能紓緩壓力,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建立健康的情感連結。
兩年前,學校從「兔廬」成功領養了一隻被遺棄的兔子——芋圓。消息一出,全校師生興奮不已,為了歡迎牠加入何式南大家庭,我們特別為牠訂造了一座舒適的「別墅」,並準備了完善的物資。同時舉辦了「命名大行動」,象徵芋圓將展開全新的生命旅程。經全校票選後,牠被賦予了新名字——小Q。每天早上,學生們除了迎接校長與老師的到來,可愛的小Q也用純真的目光傳遞著溫馨,瞬間點亮學生們的晨光,成為學校溫暖的「迎賓大使」。


在老師的指導與陪伴下,學生們學習不同的飼養知識,包括清潔、餵食與換水、觀察健康狀況等日常護理技能,並填寫護理記錄冊,紀錄每日的照顧情況。學生們甚至學習種植蔬菜,為小Q提供糧食。學生們看到小Q愉快進食的瞬間,展現滿足的笑容,令人難忘。
某個八號風球的早上,教育局宣佈所有日校停課。一位學生的家長特地致電告知,孩子因擔心小Q及牠的菜園安全而焦急落淚,並想馬上返回學校照料。這顯示小Q已被學生視如家人,情感連結深厚。

另一件事也令我感動。在常識課中,一名學生分享了對飼養寵物的反思:「飼養寵物前須全面考量經濟能力與居住環境,切勿因一時興起而隨意購買。」他以小Q被前主人因經濟負擔而遺棄為例,表達對小Q的心痛和愛護之情。學生真切感受到動物的情感與傷痛,這種源自真實經驗的認知,遠比書本知識深刻。
本校感謝警方推動的「動物守護.社區大使」計劃,讓孩子們從小培養愛護生命的種子,成為富有愛心且具責任感的新一代。
更多關於寵愛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