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行業發展指數|香港金融服務業拋離深圳 逾半受訪企業計劃出海  陳百里:鼓勵在港設跨國業務總部

團結香港基金及大新銀行有限公司今日(21日)聯合發布《團結香港基金–大新銀行大灣區行業發展指數2025》。報告指出,香港在金融服務以85.6分大幅拋離深圳近10分,亦在貿易及物流、文化體育及旅遊領先其他大灣區城市,蟬聯榜首。

建議把AI列為大學通識核心課程

調查於今年訪問3400間大灣區企業,結果顯示,91.8% 受訪香港企業在日常營運中有利用AI技術降本增效,稍低於整體大灣區的94.5%。報告指出,58.8%受訪企業指香港在AI應用人才短缺、亦有近3成擔心數據安全隱患,因此建議把AI素養列為大學通識核心課程,僱員再培訓局也可加強僱員AI培訓。

左起: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科技創新界立法會議員邱達根、優必選科技執行董事兼副總裁鄧峰、大新銀行總經理兼智能數據及數碼創新部主管蕭建邦、數據及人工智能素養協會創會主席湛家揚、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水志偉。
左起: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科技創新界立法會議員邱達根、優必選科技執行董事兼副總裁鄧峰、大新銀行總經理兼智能數據及數碼創新部主管蕭建邦、數據及人工智能素養協會創會主席湛家揚、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水志偉。

 

陳百里鼓勵內地企業在香港設立跨國營運業務地區總部,善用香港專業服務優勢。
陳百里鼓勵內地企業在香港設立跨國營運業務地區總部,善用香港專業服務優勢。

 

鄭兆俊表示,發布指數旨在為有意在區內尋求機遇的企業和政策制定機構,提供關鍵數據參考。
鄭兆俊表示,發布指數旨在為有意在區內尋求機遇的企業和政策制定機構,提供關鍵數據參考。

 

逾半受訪大灣區企業表示未來1至3年計劃出海。資料圖片
逾半受訪大灣區企業表示未來1至3年計劃出海。資料圖片

 

陳百里鼓勵內地企業在港設跨國營運業務地區總部,將內地人才、項目、資金和技術引進香港,共同促進經濟增長。資料圖片
陳百里鼓勵內地企業在港設跨國營運業務地區總部,將內地人才、項目、資金和技術引進香港,共同促進經濟增長。資料圖片

 

內地企業「出海」方面,逾半受訪大灣區企業表示未來1至3年計劃出海,當中最受歡迎目的地是東南亞(34.8%)、日韓(16%)和非洲(15%),比傳統歐美市場(12-13%)更高。而企業最希望從香港得到的專業服務分別是「管理顧問」、「技術測試及分析」、「科研及發展」,均逾3成。《研究》亦建議香港完善出海市場調研網絡,例如擴充駐中東辦事處網絡、在北都建設智能微工廠發展本地高端製造等。

籲善用香港專業服務優勢

署理商經局局長陳百里致辭時表示,指數今年以「AI創新」與「企業出海」為主題,與特首上月發表的《施政報告》緊密呼應。他指政府已成立「出海專班」,為內地企業提供度身訂做的支援服務。陳百里鼓勵內地企業在香港設立跨國營運業務地區總部,如財資或研發中心,善用香港專業服務優勢,同時將內地人才、項目、資金和技術引進香港,共同促進經濟增長。

團結香港基金理事鄭兆俊表示,隨著大灣區經濟一體化加速,發布指數旨在為有意在區內尋求機遇的企業和政策制定機構,提供關鍵數據參考。而今年新增的兩大核心研究議題,分析大灣區企業應用AI的主要場景及面臨的挑戰,亦分析企業「出海」意欲、目標地點和服務需求。

記者、攝影:陳俊豪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