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個很簡單但真實有用的數據。先說第一個:廣為人知,大家都聽過,美股標普指數,自1950年開始計,過去75年,平均回報就大約11%。具體數字可以斟酌,但不會相差太遠。當然,凡人總會覺得「過去不代表將來」,「現在世界不同」。而另一方面,過去75年平均回報11%,肯定不代表未來10年也會平均回報11%(事實上美股也試過「迷失十年」,10年間原地踏步)。況且,散戶多數都無耐性,即使未來也是平均一年11%,卻不代表下年你會有11%。
第二個數字:猜猜過去75年間,美股有多少年份是上升?答案是59年。也就是80%的年份都是升市。這和很多人的「唔係升就係跌」想法相當不同,而股市也不是擲公字。80%的勝率,代表十次有八次贏錢。為何你還不投資?
一年約54%日子升市
不少人覺得股市升升跌跌,只是因為短視。若以日子計算,一年大約250個交易日,猜猜升市的日子佔多少?答案是:大約54%。若你只看一天,就真的和擲公字差不多——但還是比擲公字好。因為54%的贏率,日積月累,就相當驚人。1950年時,標普指數就大約200點左右,現在是6500點,這是複利的威力。
不過最重要的是:在以上偉大的回報背後,中間是顛簸之路。介紹一下,雖然標普指數每年平均回報大約11%,但平均每年的「回調」(Drawdown),卻達到14%!
優質股亦可回調七成
讀者要明白,升市和回調,絕對是並存。再強的升市,也不是一蹴而就。每隻股王,升十倍百倍途中,都有無數次極大的回調。太遠的歷史不講,但就在2022年,聯儲局「暴力加息」,當年Facebook、Nextflix和Nvidia這些優質公司,一樣在高位回調了七成!若當時低位買入,現在回報是十倍八倍。當然,只有極少數人才有膽色和運氣在當時低位買貨,筆者也沒有。但重點是筆者在該次大跌前,已經持有這些股票。若被當時的跌幅嚇走,就不會有之後的回報。
讀者務必注意,回調不等於跌市。美股今年由高位,也曾回調19%,但年初至今仍錄得升幅。同樣地,之前兩年美股錄得25%以上的回報,但兩年都有高位回調10%。
於是乎,回到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若怕痛,怕回調,高位跌10%就「止蝕」。那根本就每年都要止蝕,又如何能滾雪球,累積回報?事實上,5%的回調,一年都有三四次。跌20%的熊市,兩三年就一次(今年跌了19%,剛好未計入「熊市」)。若不能承受痛楚,為何市場要獎勵你?
Patreon作者 李聲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