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火雖好 關鍵問題仍懸而未決

加沙地帶的難民們在戰火與死亡的籠罩下度過兩年後,終於迎來了一絲曙光,特朗普與埃及總統塞西共同主持和平峰會,美國、埃及、卡塔爾和土耳其四國領導人簽署了《加沙宣言》,承諾擔任停火協議的擔保方,監督人道援助落實。然而這個由四國擔保的停火機制看似堅固,卻缺乏具體的執行與監督機制,象徵意義大於實質作用。

隨著停火協議生效,加沙地帶迎來了久違的人道主義曙光。哈馬斯分兩批釋被人質,以色列也開始釋放巴勒斯坦囚犯和在押人員。與此同時,載有食品、藥品與燃料的人道援助卡車陸續經由以色列進入加沙。起碼在當下這一段時間內,停火意味著加沙民眾「不再為生命安全而恐懼」。

儘管第一階段停火協議已生效,但諸多關鍵細節仍然缺失,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由特朗普提出的20點和平計劃實際上只是一份框架性文件,篇幅不長。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仍有多項重大分歧有待解決,其中包括一個關鍵要求——哈馬斯必須解除武裝。另外還有撤軍的範圍與加沙未來的治理安排。

內塔尼亞胡在與白宮舉行記者會後明言,以色列不會全面撤出加沙,也不會接受建立巴勒斯坦國。現在大家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以色列從加沙全面撤軍既缺少清晰的行動路線,也沒有可靠的方式保證殺戮不會再次發生。

加沙未來的治理問題,是停火協議面臨的最棘手難題之一。特朗普建議由巴勒斯坦派出技術官員組成的臨時過渡委員會負責治理,然後由各國組成的「和平委員會」監督。根據他的計劃,加沙地帶的治理權最終將移交給「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前提是該機構完成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哈馬斯已召回約7000名成員,以重新控制以色列軍隊撤離後的地區。這表明該組織並不願輕易放棄實際控制權。對於加沙的和平前景,目前國際社會持謹慎樂觀態度。現在的停火協議「更像是一份無限期種族隔離的章程,作為種族滅絕的替代方案」。有了這樣一個受歡迎但脆弱的開端,任何真正的突破,需要通過後期階段鎖定一條可靠的途徑,而不僅是暫停戰爭。

特朗普的個人動機也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他毫不掩飾自己渴望因調停戰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美國在以色列或中東外交中始終扮演關鍵角色,尤其是在以巴外交方面,理論上擁有無可比擬的影響力。還好今年的和平獎沒頒給特朗普,要是今年就到手了,接下來他還會不會繼續如此賣力還真不好說。

此次和平峰會的落幕不是終點,而是漫長和平道路的起點。加沙城街頭,巴勒斯坦人開始清理瓦礫,尋找親人遺體。滿載巴勒斯坦獲釋者的車輛受到夾道歡迎。在這些感人場景的背後,懸而未決的關鍵問題如同定時炸彈,隨時可能摧毀這份脆弱的和平。和平的試金石,不在於簽署協定時的掌聲,而在於後續操作時,各方能否將象徵意義的口號轉化為實質行動。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