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警隊長期保持專業與高效,有賴一眾教官將技術和經驗傳承,當中擔任電單車駕駛教官的警長屈子慧著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確保警務人員有能力駕駛電單車成功執行任務;同樣重視訓練與實踐的水警教官、警長曾慧俊則教授高速船隻的操控及相關戰術,讓水警學懂利用高速船的優勢進行警務工作和追截船隻;另一名水警教官方建忠則教導學員深入了解本地水域常識,如航道、限速區和潛在危險點等,令水警「新鮮人」具備專業技能。







加入警隊超過36年的警長屈子慧,長年累積了豐富的駕車經驗,如今在警察駕駛及交通訓練中心擔任電單車駕駛教官,將駕駛技巧傳授予其他警員,幫助眾人安全、有效地執行職務,「熟練的電單車駕駛技術是要日積月累的。警察開車並非為了競速,安全地執行任務才是首要價值觀及正確駕駛態度。」
警長屈子慧表示,警察駕駛及交通訓練中心主要培養學員的駕駛技巧,以配合警務需求,但凡有駕駛警車需求的部門,都會派員接受訓練。現時課程主要分為兩大範疇,四輪組涵蓋衝鋒車、裝甲車等多種車型,而他所屬的兩輪組則專注於電單車訓練。
除了駕駛技巧,訓練亦著重理論與實踐結合,並強化法律意識,確保他們在執行任務時可以勝任工作要求。屈Sir解釋,警用電單車不僅要求駕駛者具備操控技術,同時要求他們在執勤期間能夠保持高度的觀察預期、防衛性、應對障礙物等能力。
目前電單車基礎訓練班分為兩種,其中已持有電單車駕駛執照的學員,課程為期20天;無相關駕駛執照的學員則為25天。屈Sir說,學習駕駛電單車是一項需要循序漸進的技能,學員需逐步掌握離合器、油門、制動系統及波檔轉換的協調配合,並建立信心,藉此培養駕駛的「感覺」。
屈Sir笑言,上述訓練方法其實源自其師傅昔日的教導,他再傳承下去,「當初如何學習,如今就將方法套用於學員上。」
談及教學理念,屈Sir認為若以嚴厲的紀律性質施行訓練,可能讓學員感到壓力,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傾向以輕鬆的環境引導和鼓勵學員,「學員經常處於緊張狀態,令精神及肌肉繃緊,對車輛控制只有負面影響,反之在放鬆狀態下,更容易掌握車輛的每一個操控元件」。
屈Sir分享教學點滴,指有一位身高不足1.6米的女學員,因身高限制致使操控警用電單車帶來極大挑戰,他和同事為了幫助她克服困難,在訓練中輪流協助,讓她逐步適應停車動作,甚至利用用膳時間增加訓練,最終令其成功畢業,「每當見到學員成功畢業,將知識帶到外面的工作上,都感到很滿足。」
另外,負責訓練新入職水警的水警訓練學校航海及船藝小隊警署警長方建忠介紹,學員需接受為期6星期的入門訓練,首先是4周的「水警幹練證書課程」,涵蓋船務知識、安全措施和海事法例,例如學習如何在黑夜中透過船燈判斷船隻方向等,之後學員會進入資歷架構第四級別的「水警職務專業證書課程」,為期兩週,主要聚焦水警日常職務,如截查船隻、處理偷渡或走私案件等,讓新加入水警的學員從「白紙」變成具備專業技能的水警。
方Sir續指,完成初步訓練後,水警會到外執勤,累積航行經驗,一年後須返校考試,合格者會被分派學習航海或機械知識。而他主要負責航海部分, 教導學員深入了解國際海上防碰規則、本地水域常識,如航道、限速區、潛在危險點及雷達應用等,「在海上工作是一門專業,知識量龐大,所以要不斷努力和實踐,與時並進。」
水警訓練學校船隻訓練組警長曾慧俊針對已取得水警資格的在職人員,教援高速船隻的操控及相關戰術訓練,包括中型巡邏船及快速小艇等。他指出,高速船在海上執勤擔當重要角色,透過其高機動性快速進行支援或執法,因此課程中教導學員如何在確保航行安全的情況下,利用高速船的優勢進行警務工作和追截船隻。
在教學上,曾Sir重視訓練與實踐並重。他分享數年前駐守小艇分區任職海事緊急應變組教官的經歷,當時正使用新引進的浮水脊板進行拯救墮海者訓練,其間接報附近有人墮海,他帶領受訓學員趕往現場,將浮水脊板用於拯救,最終救起虛弱的墮海女子,事後獲香港拯溺總會頒發救生星章。他感言,事件反映「訓練的目的在於為實戰做準備」的概念。
兩位教官不約而同強調安全。方Sir說,水警救人並非「以生命換取生命」,而是運用知識、工具和經驗拯救市民,期望學員透過課程懂得識別和降低風險,在安全環境下工作;曾Sir強調操作高速船的每個動作都十分重要,稍有差錯便可能帶來危險,因此必須貫徹「先顧己,後救人」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