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州長紐森等加州捍衛者常主張,「黃金州」向聯邦政府繳納的稅款多於所獲回報,實質上補貼了其他州——尤其是共和黨執政的州。
紐森辦公室6月曾發出聲明:「加州人正在為(總統)特朗普買單」,並援引報告指出,2022年加州居民與企業繳納的聯邦稅款,比該州通過過醫保、教育及其他服務獲得的聯邦撥款多出830億元。
不過最新數據顯示,加州「捐助州」的傳統定位已有所轉變。
《沙加緬度蜂報》引述洛克菲勒政府研究所分析最新的數據顯示,在各州與聯邦政府間的資金流動中,加州於2023年獲得的聯邦撥款比居民與企業繳納的稅收多出134億元,主要是由於加州人當年收入下降,以及新冠疫情救濟金的影響。
加州預算與政策中心研究員奈爾(Nishi Nair)指出,特朗普近期簽署的稅收與支出法案,未來可能擴大加州的捐助州地位,「醫療補助計劃(Medi-Cal俗稱白卡)將面臨大幅削減,這意味著州政府將獲得更少的聯邦政府撥款,用來支持這些聯邦計劃。」
特朗普長期以來對聯邦撥予加州的支出持警惕態度,在第二個任期更日益將聯邦資金作為政治槓桿,包括削減數百萬元的防洪援助;威脅若加州若不採納選民身份證法,將扣留洛杉磯山火援助金;交通部撤回了加州高鐵計劃的40億元資金;以校園反猶主義為由,凍結洛杉磯加大數億元的研究補助金。
事實上,「捐助州」的說法也不恰當。全國納稅人聯盟州際貿易計劃主任威爾福德(Andrew Wilford)曾稱:「擁有富裕納稅人的州和縣並非『捐助者』,真正的捐助者是納稅人本身」,「聯邦政府無義務透過聯邦所得稅法進行補償。」加州預算與政策中心預算主任格雷夫斯(Scott Graves)也稱,衡量加州資金流出與流入的整體概念根本毫無意義,「我們隸屬聯邦體制,理論上國會與總統應為國家福祉行事,且某些州的需求遠大於其他州。」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