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慰安婦討回公道 灣區將辦紀念展覽

銘記「慰安婦」」紀念活動及圖片展覽新聞發佈會。記者黃偉江攝

慰安婦正義聯盟(CWJC)、安老正義教育協會(CARE)聯合三藩市公共圖書館,將於9月26日(周五)舉行「銘記『慰安婦』」紀念活動及圖片展覽開幕禮,重申這段歷史不容遺忘,為倖存者爭取正義不能再拖延。

開幕禮定於中午12時30分至下午2時在總圖書館(100 Larkin Street)舉行,展覽設於三樓國際展區,將展出珍貴圖片、檔案與口述歷史,揭示慰安婦制度背後的慘痛真相。當日下午,地下一層的拉美社區廳將舉行招待會,讓學界、社區與人權團體交流心得。

18日記者會上,中華總會館通事李殿邦、舊金山灣區中國統一促進會副理事長雷振澤、榮譽會長吳國寶、第一副會長麥永康、中華慧妍總會會長張曉春、名譽會長高慧琍等社區領袖均發言。

慰安婦正義聯盟共同主席鄧孟詩表示,當年數十萬女性在戰爭中遭受性奴役與非人待遇,如今全球倖存者已不足30人,「她們的聲音正在消逝,這正是我們持續推動教育與紀念的原因。展覽不僅是追憶,更是對當代社會的提醒。」

今年7月17日,聯合國8個人權機制首次聯合致函日本、韓國、中國、印尼、荷蘭、菲律賓與東帝汶等國政府,敦促解決「慰安婦」問題。信件明確指出,慰安婦制度屬於嚴重侵犯人權、戰爭罪與危害人類罪。

CARE與CWJC於9月18日聯合韓國大邱市民論壇發表聲明,表示歡迎聯合國歷史性舉措,並強調「時間已經不多」。聲明指出,日本至今拒絕承擔法律責任或給予完整賠償,過去的「亞洲婦女基金」及2015年日韓協議均因排除倖存者參與而被批評為逃避責任。聲明同時點出,倖存者長年遭遇否認、騷擾與紀念受阻。從馬尼拉慰安婦雕像被迫移除,到日本阻撓「慰安婦」檔案申報「世界記憶名錄」,都顯示問題仍懸而未決。

CARE與CWJC呼籲日本政府必須:1、承認慰安婦制度屬於性奴隸制與戰爭罪;2、正式道歉並承擔法律責任;3、提供完整賠償並保證不再重犯;4、展開獨立調查並保存檔案;5、尊重紀念、倖存者證言與教育。同時呼籲受影響國家採取更積極行動,透過國際仲裁與外交程序,維護倖存者追求正義的權利。

在紐約瓦薩學院(Vassar College)研究中日關係的丘培培教授指出,長期以來國際社會對中國慰安婦受害者知之甚少,她的新書首次以英文系統呈現中國婦女在日軍「慰安婦」制度下的真實遭遇。丘教授希望,隨著倖存者日漸凋零,本書能長久保存她們的真實聲音,提醒世人勿忘歷史。

退休法官郭麗蓮指出,中國在二戰中付出慘重代價,死亡人數達2000萬至2500萬,涵蓋大規模平民屠殺與慰安婦制度。

但在美國主流歷史敘事裡,亞洲戰場長期被邊緣化,「人們熟知歐洲戰場的故事,卻對亞洲的戰爭罪行知之甚少。」她強調,教育下一代是防止歷史重演的唯一辦法,「慰安婦展覽正是歷史記憶的重要一環。」

主辦方表示,在總圖書館展覽4個月後,將在列治文區圖書館繼續展覽。期望展覽能吸引更多年輕人與多族裔社區參與,將慰安婦議題從單一族群的記憶提升至全球人權與和平教育的層次。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