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約車/的士/Uber/修訂/陳美寶/運物局/運輸署】政府修訂道路交通條例規管網約車服務。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今日(16日)到立法會出席相關條例草案委員會時表示,運輸署已就現行的士筆試完成全面檢討,並將於今年11月實施經優化的筆試,加入及提升的士服務質素相關新措施, 例如加入計分制的試題,同時當局亦回應社會的訴求,將會大幅減少及簡化有關地方和路線的試題 ,以便讓到的士筆試可以與時並進,更能夠切合業界的運作需要。有關詳情會在稍後時間會於新聞公告交代。
政府擬重罰白牌車司機停牌至少1年
陳美寶表示,當局亦會建議日後已經持有的士駕駛執照的人士,無需再次考試就可以向運輸署申請網約車輛的駕駛許可證 ,措施可以有助改善司機短缺和老化的情況, 繼而推動點對點行業的持續發展 。她又指,要求平台、車和司機三方面都需要領牌,是可以有助大幅提升對乘客的出行保障,但當局考慮到可能仍然有少數不法分子以私家車非法取酬載客,因此政府會加強針對白牌車的罰則,訂明被定罪的司機需要被停牌至少12個月,並且可以長達3年, 希望加強阻嚇力 。





廖長江倡引入內地網約車運營模式
行會成員、立法會議員廖長江表示,的士業界長期以來亂象重生,認為政府已給予業界多次機會,惟業界始終都未能夠自我完善,強調不能讓全社會一起去容忍,所以一定要積極引入競爭,提升點對點叫車服務,淘汰業界的「害群之馬」﹐為香港樹立應有的文明形象,給市民和遊客更多選擇。他提及內地有網約車平台採用「平台供車、司機月供」的運營模式,詢問政府會否有意引進此類模式至香港。
陳美寶表示,今次政府踏出這一步,正正是希望保持的士提供點對點服務的優勢之餘,引入競爭形成一個良性競爭的環境,強調「有競爭,有選擇就會有進步」。不過,她認為香港情況比較獨特,政府需謹慎平衡市民出行體驗、公共交通營運生態、道路承載能力及司機生計等多方面因素。她認為現階段條例草案傾向於採用「人車綁定」模式,即車輛須為個人名義所有。政府已與多家平台溝通,未來將繼續保持開放態度,聆聽業界意見,並參考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確保政策落實穩健。
易志明憂大量發牌加劇擠塞
自由黨航運交通界立法會議員易志明表示,根據政府提交的文件,目前每日點對點交通服務乘客量約為88萬人次,其中網約車佔19萬人次,他質疑該數據的統計方法及其準確性。他認為政府如日後大量發放網約車牌照,可能導致道路擁堵,犧牲整體交通效率與社會成本,建議政府考慮限制網約車的運營時間和數量,避免進一步衝擊的士行業的發展。
陳美寶表示,數據是根據運輸署自2024年底至2025年初委托顧問公司進行的需求調查,包括實地數據收集、對司機和市民的訪問等。她又指,政府在制定網約車規管框架時,已考慮到香港地狹人稠、道路承載能力有限的獨特情況,因此決定實施總量控制,兼顧市民叫車體驗與交通效率。至於會否限制網約車的運營時間和數量,陳美寶表示,現階段先制訂框架,政府會繼續聽取各界意見。
她續說,政府相信透過引入規管制度,希望可以達致的士、網約車、市民多方共贏,強調的士和網約車絕對不是零和的博奕,而是共存互補。政府會全力配合法案委員會的審議工作,爭取在今屆立法會的會期完結前通過條例草案。另外,委員會主席陳健波表示,委員會現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就條例草案提交意見書。





陳恒鑌促設機制防「僵屍牌」 田北辰倡鬆綁「一車一司機」
民建聯陳恒鑌關注在新制度下,如何有效執法識別合法網約車及司機,當中網約車外觀與一般私家車無異,市民難以辨別是否正在營運,建議政府考慮要求車輛展示明顯標識。他又指,若車主取得牌照後不積極營運,甚至出現「僵屍牌」情況,將造成資源浪費,影響服務供應,建議政府應設立機制防止牌照被閒置。
陳美寶表示,總量控制的具體數目將在下一階段繼續聽取意見,目前未有定案。至於執法方面,條例草案有明確規定,車輛須在指定位置展示標識,以便執法人員及公眾識別,條例亦設有嚴格罰則,杜絕非法「白牌車」活動。對於牌照閒置問題,陳美寶表示,政府將與平台加強溝通。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表示,政府提出的「一車一司機」網約車規管方案過於嚴厲,認為將導致車輛資源無法靈活調配。他建議政府可考慮允許每輛網約車登記最多5名司機,並透過人臉識別技術及平台監管機制確保服務質素與安全。陳美寶表示,當局需小心平衡規管與業界運作之間的複雜性,她願意與田北辰進一步溝通,探討可行方案。
記者:黃子龍
相關新聞:
網約車︱陳美寶:不考慮以競投形式發牌 防止淪炒賣工具或衍生租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