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深圳—香港—廣州」集群排名全球第一,香港在《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亦居亞洲首位,足見特區政府在推動創新及吸引人才兩方面的成效。
人才辦邀德國創科人才訪香港及深圳 探索大灣區機遇
人才和科技是驅動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人才辦)日前邀請德國創科人才訪問香港及深圳,探索大灣區內行業生態和創科機遇。考察過後他們分享眼中來港發展的吸引力,其中一位訪問團成員Sophie Defauw表示,「此行猶如打開一扇大門,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在香港及深圳發展的龐大機遇和創業支援,可謂大開眼界,亦令我對拓展亞洲市場增添信心!」





人才辦今年6月與德國青年創業組織Young Founders Network(YFN)合辦創科創業提案大賽,其後邀請得獎者、組織代表及活動評審一行18人到香港及深圳考察4天,12名得獎者中有半數為「00後」,並已創立公司,積極考慮通過香港開拓亞洲市場的機遇。
讚好大灣區供應鏈優勢
AthleteIQ聯合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Sophie Defauw原為風帆運動員,惟因傷退役,啟發她運用AI技術研發非入侵性的穿戴式裝置,實時監測肌肉疲勞及提前預警,以降低運動員受傷風險。AthleteIQ目前僅在意大利設廠,因應產品已開始衝出歐洲,Sophie借今次考察深入了解港深兩地的高端製造業佈局,認為大灣區的供應鏈較預期完善,物流成本及效率亦優於歐洲,因而計劃在區內加設廠房,並以香港作為亞洲市場的聯絡點。
Sophie形容考察極具啟發性:「此行我看到了在亞洲發展有很多可能性,已與眾多創科朋友分享見聞。我弟弟今年16歲,正著手智能眼鏡的研發計劃,我會建議他考慮到香港留學和創業。」
視香港為進軍內地及亞洲重要橋樑
另一位人才Lucas Mair為ProviGen.ai.聯合創始人及首席科技官,公司專注研發生物科技實驗室機械人,為客戶改善研發實驗效率及減低誤差。他通過今次考察看中香港及內地的生物科技資源、供應鏈、物流及人才優勢,認為香港是進軍內地和擴展亞洲市場的重要橋樑,更盛讚港府為創業者提供非常好的支援,甚至協助他們與市場、客戶和供應鏈連接。
Lucas已表明留港一段時間,包括再度走訪科學園視察實驗室場地,與大灣區內的機械人製造商洽談合作等。若公司業務拓展進展順利,會積極考慮通過人才計劃落戶香港,公司也會作本地招聘。
Young Founders Network(YFN)聯合創始人及主席Joel Heil Escobar引用該組織調查發現,德國25歲或以下青年中有約40%有意創業,但成功創業者不足1%,因而希望為年輕企業家建立網絡、促進交流及提供支援。「不少德國人才都對亞洲市場深感興趣,此行正好讓人才了解區內創科生態和發展機遇。我們喜獲人才辦安排與特區政府建立聯繫及創科人士會面,旅程中的所見所聞及文化交流都是非常難得的體驗,令我們獲益良多。」YFN將繼續與人才辦緊密合作,冀於不久將來再度率團訪港,加強兩地連結。
人才辦:冀透過親身考察 讓德國人才更了解香港優勢
訪問團先後參觀香港科學園、香港賽馬會沙田通訊及科技中心、香港科技大學創業中心和深圳前海國際人才創新交流中心,跟投資推廣署代表和多家本地初創企業與內地科技企業交流。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對訪問團來港表示歡迎,人才辦發言人則期望透過親身考察,讓德國人才更了解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人才辦擔當「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協助他們尋找更廣闊的發展機遇,成為他們進軍亞洲市場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