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主席成了高危職位

證監會主席一職,堪稱中國金融系統中最具挑戰性的職位之一。前任主席易會滿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中紀委調查,看來難逃一劫。然而中國股市的管理問題並非一人之過,而是制度缺陷與政策多變的綜合結果。

中國證監會自1992年成立以來,已有九任主席。前三任主席劉鴻儒、周道炯和周正慶相對平穩度過任期,從第五任主席尚福林開始,這個位置變得越來越「難坐」。尚福林作為任期最長的主席(8年10個月),經歷過股權分置改革的巨大壓力。第六任主席郭樹清是任期最短的一個,任職僅17個月。最近的三任主席結局尤為令人關注,肖鋼在2015年股災後黯然下台;劉士餘因「嚴重違紀違法」受到政務撤職處分;而易會滿如今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連續三任證監會主席的「一個比一個慘」,凸顯了這個職位的高風險和中國股市治理的深層矛盾。

縱觀過去二三十年,中國股市頻繁出現的「過山車行情」,其實不能簡單歸咎於任何一任主席。2015年股災和2016年初熔斷機制的失敗,仍在許多投資者記憶中揮之不去。2024年10月,A股和港股再次出現劇烈波動,滬指單日漲幅達4.59%,次日卻下跌6.62%。這種極端波動,背後是政策驅動。穆迪的分析報告指出,政府密集出台多項措施而非分步推進的方式,雖然能推高市場信心,也能造成不穩定。從經濟學角度看,股市等於資金加心理,投資者常常依賴政策消息而非基本面分析,使得市場更容易大起大落。

一個成熟的股票市場應該具備哪些特質?縱觀全球經驗,健全的證券法律法規體系、嚴格的執法機制和有效的投資者保護措施,是股市公平運行的前提,劉士餘被查的原因之一就是「利用職權和職務影響為他人謀取私利」。另外政府最好減少對市場的直接干預,才能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最後一點,長期機構投資者的培育至關重要。中國股市中散戶比例過高,容易導致追漲殺跌的非理性行為。去年十月前後,大批「00後」新投資者湧入市場,佔比一度高達27%,但這些缺乏經驗和風險意識的散戶,之後很快一波大跌牢牢套住。

證監會作為監管機構,未來應該從事前審批轉向事中事後監管。減少對指數漲跌的關注,更多關注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如果能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才會滿足不同類型、不同階段企業的融資需求,同時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的投資選擇。關鍵在於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實現市場優勝劣汰。市場有進有出,才能保持活力。

肖鋼離開證監會還能出書,劉士餘被降為調研員,易會滿會受到怎樣的處理還未可知。未來的中國股市建設等待更進一步的法治化、市場化和去行政化。它不是由哪一個英明領導創造的,而是由合理制度、有效監管和成熟參與者共同構建的。只有當市場真正遵循市場規律運行時,中國股市才能擺脫「政策市」的標籤,穩定發展。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