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森Youtube發布州情咨文 是有勇氣改變還是逃避擔當|細說燊語

文:曾維燊
圖:州長辨

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在加州建州 175 週年當日,未傳統面對州議會進行演講,而是以書面信函提交並配上一段 YouTube 預錄影片,指出「沒有人想聽沉悶的演講」,強調形式更貼近現代社會傳播需求。信中提及加州總檢察長邦塔(Rob Bonta)協同行動,對聯邦政府提出 41 宗訴訟,反擊其政策壓力。

信中批評特朗普政府削弱公共服務、破壞環保標準、扼殺高鐵撥款等,並指動用國民警衛隊與陸戰隊掃蕩洛杉磯移民,不僅濫用公帑,更挑戰州主權。邦塔與州府聯手採取法律行動,以維護加州利益。

信函亦列舉施政成效,包括普及幼兒學前教育、學校免費膳食、精神健康服務、清潔能源部署與綠色經濟發展,強調州經濟體量已突破4萬1000億元;並承諾推進高鐵與環保措施。


前三藩市市長兼加州前眾議院議長布朗(Willie Brown)被問到是否覺得紐森缺席現場演說屬不敬時,直言「紐森會照自己意思去做」,並笑言這是其個人風格。布朗當年正是提拔紐森踏入政壇的人。

不過,共和黨州參議員史卓克蘭(Tony Strickland)則批評此舉「是對議會的侮辱」,認為議員們正處理大量重要法案,州長卻沒有親自到場致辭,欠缺對立法機關的尊重。

事實上,紐森在2019年上任時曾依循傳統發表演說,但自疫情以來,他的州情咨文已經不再於議事廳進行,2021年更在洛杉磯道奇球場的空蕩看台錄影。今年,他乾脆以文字和影片代替,成為一個新模式。

州長辦公室回應外界批評時表示,過去的傳統僅自1960年代由州長柏布朗(Pat Brown)開始推行,並非必然規定;而且「沒有人想聽一篇沉悶的演說」。

州情咨文,歷來是州長與民意代表面對面的時刻,象徵著行政與立法之間的直接對話。紐森選擇以信件和影片取代演說,表面上是形式的變更,實際上卻觸及權力互動的核心。

支持者或會說,時代變了,資訊傳播已不限於議會殿堂。影片可讓更多公眾直接收看,書面文字則方便永久保存。從效率和傳播角度來看,紐森的改變帶有勇氣,甚至可能更能貼近群眾。

但批評者則認為,傳統本身就是象徵。議會的莊重場合、議員齊聚一堂、州長親自上陣,都是制度延續的重要部分。若以省時或避免尷尬為由,拋棄現場演說,無疑是削弱制度的尊嚴。

州情咨文不是單純的資訊傳遞,而是一場政治儀式。州長可以在文字裡談經濟、在影片中談理想,但唯有在議會講壇上直面議員,他的言辭才真正承受即場回應與歷史重量。

因此,紐森的做法,既可被視為革新,也難免被批為失責。問題的關鍵在於:他是否以個人風格,犧牲了象徵責任?未來若州情咨文成為單向播報,議會存在的價值會否逐步淡化?

在慶祝建州一百七十五周年之際,加州人應該思考:我們要一位懂得與人民互動的州長,還是一位懂得與議會共存的州長?紐森的選擇,正好提供一個值得深思的案例。

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