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奧爾良教師颶風下成長的20年

20年前的卡特里娜颶風,永遠改變了新奧爾良的教育面貌。學校系統被徹底摧毀,然後徹底轉型,成為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全特許學校校區。

在颶風20周年紀念日前,美聯社邀請三位倖存者回顧在那段動盪時期,身為學生或教師的感受。一些當年在老師幫助下渡過危機的學生,現已投入教職,他們的經驗為今日經歷自然災害的學校提供了經驗教訓。

受災學生遇到恩師

現已成為新奧爾良富蘭克林高中的歷史老師迪爾(Chris Dier)回憶說,颶風襲擊時,他剛開始高三,先是撤離到一家旅館,然後來到得州的卡特里娜颶風倖存者收容所:「我記得被Tina阿姨敲打旅館大門的聲音吵醒。她說,『成百上千的屍體遍佈』,還說堤防破裂了。我永遠不會忘記敲門的聲音,讓我知道一切都變了。」

他和家人獲一對老夫婦提供拖掛房車暫居,住了一整年,後來到德州Henderson高中唸完了高中。

他說,之所以想當老師,「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這些老師在我們最低潮的時候給予的照顧。我還記得足球教練Propes給我們準備了足球鞋,英文老師Mrs. Rains、西班牙語老師Ms.Pellon都給我們準備了用品。McGinnis先生會在凌晨時分來給我補習化學,因為我錯過了好幾個星期的課。他們讓我有歸屬感,讓我覺得是大社區的一分子,而不只是一個統計數字。」

他坦言,「原來我最不想當老師,因為我看到媽媽當老師很耗時間精力。她左手煮飯,右手批試卷。我想在生活中得到更多,但卡特里娜改變了我。」

懷念新奧爾良的「愛與關注」

羅斯(Jahquille Ross)曾任小學教師和校長,現為教育非牟利組織「新奧爾良新學校」工作。當颶風襲擊時,她是新奧爾良西岸Edna Karr Magnet School的八年級學生,回憶撤離時的感覺「只記得我永遠都在高速公路上。那段時間我和哥嫂住在一起,母親在我12歲時過世,我們要去嫂子家。一年裡輾轉上了四所學校,精疲力竭。無論到哪裡,都很難交到朋友。我們搬到德州Plano住了大約六個月。白人比我以前在學校見過的要多,能感受到來自學生的種族歧視也更普遍。」

她坦言,在新環境裡成績不如在新奧爾良時好,勉強撐下去都困難,老師們很嚴格,按部就班,「我沒有得到在新奧爾良習慣了的愛和關注。」後來重返新奧爾良,回到了家人和長輩、同學朋友的身邊。「我們的學校教育是以鄰里為基礎的。颶風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母親過世後,是學校讓我感到踏實,是老師和校領導支持我、推動我、鼓勵我。」

洪水沖毀了學校

加奈特(Michelle Garnett)在新奧爾良從事教育33 年,大部分時間教幼稚園和學前班,直到2022年退休。卡特里娜颶風來襲時,她被迫撤離,「當我回到原來的學校時,簡直崩潰。學校被完全摧毀了,我的教室被水沖得變了形,還發出臭味,真是可怕。一切都失去了。那段記憶,不堪回首。我媽媽是老師,有點藝術天分,她給我畫了很多故事人物。我爸爸還送了我一盒歌曲《知識就是力量》的磁帶,我經常放給孩子們聽。我把他給我的磁帶弄丟了。有感情的東西。這座城市裡的每個人都失去了很多東西。」

她回憶難民生涯,「我們一家人,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阿姨叔叔,23個人都擠在我女兒家,她當時還有8個月的身孕,但是我們很開心,因為大家都安全。」

她加入教育行業是因為二女兒患有一種非常罕見的肌肉萎縮症,獲得新奧爾良教區聘請擔任孩子的特別助理,雖然孩子不幸在6歲生日兩天後就過世,她留下繼續擔任兒童特別助理,並燃起了重返校園獲得教資的熱情。美聯社新奧爾良電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