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據CBS新聞報導,特朗普政府最快將於週五發布一項行政命令,設立「非法拘押國家贊助者」的新指定機制,使美國得以懲罰非法拘押或挾持美國公民的國家。
此舉旨在減少美國人前往這類國家的意願,並敦促相關國家領導人立即釋放被關押的美國人。該措施仿照「支持恐怖主義國家」指定制度,賦予國務院更多手段懲戒以拘押美國公民作為政治籌碼的國家,並可能對美國護照的使用範圍實施地域性限制。

特朗普總統。美聯社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道,美國政府並未公開海外被拘押公民的具體數字。但根據倡議組織佛利基金會(Foley Foundation)的資料,僅2024年,就有至少54名美國人在17個國家遭到挾持或非法拘押。
目前,國務院針對國際旅行提供四級風險警示,最高級別為「第四級:避免前往」,其中21個國家被列入名單,包括伊朗、阿富汗、俄羅斯、委內瑞拉和北韓,均警示旅行者可能面臨非法拘押風險。國務院強調,多數美國公民在海外被捕,是因「合法的執法與司法程序」。
在特朗普總統首任期內,國會通過《羅伯特萊文森法》(Robert Levinson Act),授權國務院可依多項標準認定美國人遭非法拘押,包括該國司法體系是否公正、是否有可信證據顯示被拘者無辜,或是否存在該國藉此向美方索取讓步的情況。
萊文森(Robert Levinson)是退休的聯邦調查局與緝毒局探員,2007年在伊朗遭綁架。美方始終認定他被伊朗政府非法拘押,2020年情報顯示他已在囚禁中死亡。他的女兒莎拉萊文森(Sarah Levinson)發表聲明,感謝特朗普、國務卿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顧問亞當波勒(Adam Boehler)、塞巴斯蒂安高卡(Sebastian Gorka)以及聯邦調查局局長卡什帕特爾(Kash Patel),「傳達出一個有力訊息,制止劫持行為」。她強調:「我們親眼目睹挾持美國公民作為政治籌碼的行徑不斷升級並肆虐於多個流氓國家。這一切絕不能再重演。」
該行政命令出台前,已有多起引發國際關注的案例。批評者指責某些國家以毫無根據的指控逮捕美國公民,隨後與美方交換在美囚犯。例如,俄羅斯當局以間諜罪判刑記者格什科維奇(Evan Gershkovich)及海軍陸戰隊退伍軍人保羅惠蘭(Paul Whelan),兩人於2024年透過德國政府協助的囚犯交換才獲釋。
–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