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議員倡設「北都開發局」 仿星菲模式為提速發展拆牆鬆綁

特區政府正積極推展「北部都會區」建設,有立法會議員今日(5日)發表研究報告,建議當局參考菲律賓「基地轉換與發展管理局」(BCDA)和新加坡「裕廊集團」(JTC)的開發模式,成立「北都開發局」,並制訂相應的《北都開發局條例》,劃撥新界北新市鎮內206公頃的「優先發展區」作為試點項目,供「北都開發局」在不受傳統官僚體制及行政程序的約束下,盡快將相關地塊規劃及建設。

江玉歡指提速提效發展北都離不開「企業化」、「少束縛」、「有標桿」、「夠靈活」、「多支持」。
江玉歡指提速提效發展北都離不開「企業化」、「少束縛」、「有標桿」、「夠靈活」、「多支持」。

 

周文港相信新界北新市鎮可與深圳羅湖區產生優勢互補。
周文港相信新界北新市鎮可與深圳羅湖區產生優勢互補。

 

有立法會議員發表研究報告。
有立法會議員發表研究報告。

 

特區政府正積極推展「北部都會區」建設。資料圖片
特區政府正積極推展「北部都會區」建設。資料圖片

 

特區政府正積極推展「北部都會區」建設。資料圖片
特區政府正積極推展「北部都會區」建設。資料圖片

 

周文港批跨部門重複溝通費時

立法會議員周文港表示,北都發展過去一直「只聞樓梯響」,加上北都幅員遼闊,其發展過程涉及規劃、地政、環境、創科、教育等多個部門,行政架構堆疊下導致項目流程繁複,暫未能應對北都發展的迫切性,若每次需要跨政策局或跨部門重複溝通和回溯,將會導致整體效率低下,權責不清,最終只會浪費大量時間和行政資源。

周文港直言「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建議特區政府成立「北都開發局」,並制訂相應的《北都開發局條例》,劃撥新界北新市鎮內206公頃的「優先發展區」作為特定地塊,供機構自行制訂「總綱發展藍圖」,以合資公司形式與私人企業合作。他相信相較於一次性賣地,該模式能夠讓「北都開發局」與商界建立更為靈活、持久的合作關係,可共同分享發展成果。

他續說,新界北新市鎮仍在早期規劃階段,未有任何定案,收地工作難度較低,同時該區域有3個陸路口岸,具備戰略優勢,相信可與深圳羅湖區產生優勢互補。

江玉歡:大學城是北都標桿項目不二之選

另一名立法會議員江玉歡早前親身到菲律賓考察,她提及菲律賓「基地轉換與發展管理局」(BCDA)董事局成員全由菲律賓總統委任,在不受傳統行政體制和官僚化操作約束下,可充分發揮私人財團的營運經驗和市場觸覺,提升行政效率,加快開發進度。

她特別提及BCDA 的「代表作」為「博尼法西奧環球城」,其後有多間國際金融機構及大使館,以至電動車生產商Tesla亦進駐當區,為馬尼拉注入發展活力,直言「沒想到會發展到那麼成功。」

江玉歡強調,提速提效發展北都離不開「企業化」、「少束縛」、「有標桿」、「夠靈活」、「多支持」合共5個關鍵點,期望特區政府會為北都打造一個立竿見影的標桿項目,當中大學城乃是不二之選,亦促請當局以靈活機制,突破固有的操作模式,加快收地及安置工作。

記者:黃子龍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