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禁止媒體進入加沙不可辯解|社評摘要

《紐約時報》社論:

譯:曾維燊
圖:美聯社

所有戰爭報導都有危險,但加沙的情況尤為特殊,因為記者面臨極高風險。自加沙戰爭爆發以來,估計已有63,000人死亡,其中約200名記者喪生,而大多數死於以色列軍隊行動。自非營利組織「保護記者委員會」自1992年開始記錄以來,過去兩年已成為記者死亡最嚴重的時期。

這些死亡只是加沙人道悲劇的其中一層。許多家庭和社區被摧毀,勇敢的記者在試圖讓世界了解戰爭真相時失去生命。幾乎所有死去的記者都是巴勒斯坦人,因為以色列禁止外國媒體進入加沙。

對外媒的禁令既荒謬又自我挫敗。以色列領導人常以戰時標準不同於其他國家為由自辯,有時也部分正確,但拒絕國際記者入境報導戰爭,顯示以色列政府未遵循其他多數民主國家遵守的標準。美國曾允許記者報導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烏克蘭也允許媒體進入報導與俄羅斯的戰爭。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及其政府似乎認為,阻止外國記者進入加沙可助其敘事。在國內,這可能讓部分以色列人將加沙的苦難報導視作巴勒斯坦宣傳。但在全球範圍,這一政策完全失敗:借助社交媒體及巴勒斯坦記者的報導,人們能目睹大規模殺戮、嚴重饑荒和全面破壞,引發國際譁然。阻止國際媒體入境顯示,以色列領導人試圖掩蓋戰爭的全部慘況,令人想起越戰期間美國領導人掩蓋真相的失敗做法。

禁令還助長以色列政府對報導戰爭記者的冷漠。一般而言,作戰政府會採取措施降低記者風險,但以色列在這方面明顯失職。如果參與的記者中有更多美國人或其他國籍,可能會更重視保護。2024年2月,《紐約時報》等百餘家媒體曾聯名致函以色列,要求遵守國際法並保護巴勒斯坦記者,儘管他們冒著巨大個人風險持續報導。

上週的一次攻擊就是明顯例子。以色列有時在加沙使用所謂「雙重打擊」(double-tap)策略,初次攻擊後隨即再攻擊,以最大化敵方損失,但記者與急救人員通常先到現場。週一,以色列軍隊轟炸加沙南部納賽爾醫院(Nasser Hospital),聲稱目標是哈馬斯監控攝像頭。初次攻擊後不久,第二次轟炸發生。結果至少2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包括來自美聯社、路透社、半島電視台及中東之眼的五名記者,多數死於第二次轟炸。

內塔尼亞胡稱此為「悲劇意外」,表示以色列重視記者並承諾調查。但在城市戰中使用雙重打擊顯示對平民及試圖揭示真相的記者毫不尊重。

哈馬斯顯然也非開放資訊的典範。長期以來,其在加沙施行殘酷專制,威脅、懲罰甚至殺害試圖講述真相的人。記者易卜拉欣·穆哈雷布(Ibrahim Muhareb)曾被自稱加沙警察調查部門的人毆打至昏迷,他告訴「保護記者委員會」,有人說「間諜和記者是一樣的」。未來的加沙應該擁有完全自由的媒體,與哈馬斯和以色列現行做法截然不同。

以色列對加沙記者死亡的批評回應是,有些人是哈馬斯特工。確實,有些媒體與哈馬斯或伊斯蘭聖戰組織等極端組織有關聯。但以色列以此污衊勇敢的記者——包括為《紐約時報》工作的——幾乎沒有證據,卻冷酷地阻止國際記者進入。

兩週前,包括英國、法國、德國在內的28個國家呼籲以色列立即開放媒體進入加沙,稱記者「對揭露戰爭慘況至關重要」。以色列以安全為由拒絕外媒要求,但這大多是藉口。世界各地的記者已準備好報導戰爭。《紐約時報》等70餘家國際媒體與民間組織在另一封信中表示,他們「完全理解戰區報導的固有風險」。

以色列政府常抱怨世界依賴加沙衛生部等哈馬斯控制機構的資訊。但當以色列禁止外國見證者進入加沙時,又期望世界會發生什麼?若希望全球自行判斷,應允許媒體進入。

以上翻譯內容取自《紐約時報》之公開報導,僅為華語讀者提供主流媒體之新聞論述、社會輿論及文化觀點等參考。其所載立場與觀點,並不代表星島日報、星島中文電台及編輯本人之立場。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