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延\u743c醫生)
「自我調節」的能力,就是「情緒肌肉」!
你應該試過去行山,行得太久,肌肉會疲倦。
其實,自我調節能力都一樣,「情緒肌肉」需要鍛煉。你每次想控制自己不發脾氣、專心工作、不刷手機,就是要用這組肌肉。
但「情緒肌」如果你不停用,用得太密,它都會\u6530。
想像一下你要抗拒食個好吸引的芝士蛋糕——你用盡意志力忍住不吃。老師之後叫你做數學題……結果你個腦根本像生鏽,解題能力都跌落谷底。
這現象叫「自我調節疲勞」,意思係你透支了「情緒肌」,它太\u6530,下一個任務就無力應付。
不過自我調節能力並非注定有限,相反,只要你願意每日做「訓練」,它可以越來越強。
而古人千年來用的方法,就是「冥想」。
冥想並非坐著放空,而係訓練你透過專注呼吸、腳步,令自己變得冷靜、不讓情緒牽著走。冥想「重啟」情緒肌,令我們變得更有耐性和有行動力。
有位女士跟我說:「我控制唔到自己!上司鬧\u5497我一餐,我成日都Move On唔到,之後做咩都出錯!」
「唔好逼自己『忍住』,你可以轉個彎去疏導情緒。例如:去洗個面,或者行出去呼吸幾口新鮮空氣,然後再返\u569f,把手頭工作一步一步去做。」
只會坐著抱怨,今日上司罵你,明天同事跣你\u22ef\u22ef
但只要你建立:冥想習慣、運動Routine、情緒覺察(例如寫日記、每日靜一靜),你就會慢慢有力氣,不容易讓情緒「打低」。
暫時控制不到情緒,就提醒你去練習「情緒肌」。每日花幾分鐘練一練,讓自己可以撐得起日常生活而不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