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學年開始,為防範新興毒品依托咪酯(舊名「太空油毒品」)入侵校園,當局將其納入「健康校園計劃」的自願檢測,冀將防毒訊息帶入校園。教育界及社福界認同措施有助在校園築起保護網。有資深社工則指出,有接受感化令的青年為逃避驗毒,改吸同樣列為毒品的類似物「美托咪酯」,憂青少年模仿。保安局強調,計劃現行兩種檢測方式均可偵測依托咪酯及其已知類似物。中學校長則指,當局一直密切監察毒品趨勢,料會適時調整策略,作出全面堵截。

過去1年,依托咪酯於本港迅速擴散,吸食者不乏青少年,當中最年輕者僅11歲。有見及此,當局進行多項堵截措施,包括於今年2月14日刊憲將依托咪酯及3種類似物(美托咪酯、丙帕酯和異丙帕酯)納入《危險藥物條例》,列為毒品嚴格管制。至7月底,當局再將太空油毒品正名為依托咪酯,以其化學名稱命名,減少毒品被美化,避免青少年遭誘騙吸食。
2青年疑吸食後死亡
今年上半年被呈報吸食依托咪酯人數達338人,較去年同期的85人激增近3倍,更超過去年全年總吸食人數(見表),其中62%為21歲以下人士。7月期間,更有2名青年疑吸食朋友提供的依托咪酯後死亡,情況引起關注。禁毒處上月中去信學校,確認在2025/26學年起,將依托咪酯納入「健康校園計劃」下的自願檢測。

該計劃屬校本禁毒教育項目,分為多元化個人成長校園活動,以及學生自願參與的校園檢測。後者涵蓋K仔、搖頭丸、冰毒、大麻及可卡因,新加入依托咪酯。學校可選擇快速尿液測試或頭髮測試,須得到學生同意。每年約有5萬名學生自願參與,若檢測呈陽性,學生會獲轉介輔導及戒毒服務,但不會遭檢控。
2025/26學年,將有268間中學參與計劃,約佔全港中學52%。本身是中學副校長的九龍城區議員利哲宏指,將依托咪酯納入自願檢測,有助學校推行針對性及密集的防毒教育工作。他指,該計劃為期3年,參加學校可獲撥款舉辦預防毒品及正向價值教育活動,盼為學生築起防毒保護網。
不過,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前線社工指出,校園檢測項目是以隨機方式,於自願參加檢測的學生中突擊抽籤檢驗,過去部分學生曾以身體不適或服用其他藥物為由拒絕檢測。該社工又指,據悉個別學校本身的學生參與率不高,時有學生臨時拒檢,憂影響整體預防成效。
長期關注青少年吸毒問題的資深社工伍家順亦指,由立法禁止到納入校園檢測,反映當局應對敏捷及具策略性。他認同自願檢測以禁毒教育為焦點,介入高危學生個案,配合學校社工及外展社工,進行多層預防。
不過伍稱,近日留意到有正在接受感化令的青年,為避免面見感化官時被驗出吸食依托咪酯,轉而服食其類似物「美托咪酯」。他又稱,美托咪酯較常用作動物麻醉劑,惟現時甚少有對人類健康影響的研究,憂慮其帶來的潛在健康影響。
有前線社工亦關注,學生或模仿轉吸「美托咪酯」等類似物,建議當局加強監察吸食趨勢,若有需要宜將類似物一併加入自願檢測。

當局密切監察 適時調整策略
香港大學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講師梁碩鳴指,從化學結構上分析,依托咪酯及其3種類似物差異極微,「理論上對人體的反應也是一樣。」換言之,吸食類似物亦有機會產生與依托咪酯的類似反應。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青少年服務總監陳曉暉指,將依托咪酯納入自願檢測已經足夠,更能集中火力進行預防教育。他亦留意到,自2月立法後,部分青少年的吸毒行為轉趨地下化,前線社工須花更多時間去接觸,難度增加。
身兼禁毒常務委員會成員的利哲宏亦指,當局密切監察吸食依托咪酯等毒品的情況,若發現有轉變,料會即時調整策略,進行打擊及防範。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助理總監張明燕亦關注依托咪酯的擴散情況,提到毒販主要透過青少年常用社交平台如Instagram及Telegram售賣依托咪酯,現時每枚煙彈售價約200至400元。她補充,部分毒販並無販毒背景,有用家以優惠價大量購入後再分銷,增加擴散速度。

上半年涉依托咪酯拘561人
除向學生加強宣傳教育,警方及海關等執法部門亦連番執法打擊。保安局發言人指,今年上半年涉及依托咪酯的案件達460宗,已拘捕561人,當中346人涉嫌管有依托咪酯,191人涉販運。此外,警方檢獲的依托咪酯煙彈數量,由去年上半年約7000枚,暴增至約25萬枚,升幅約35倍。
發言人續指,政府於新學年在「健康校園計劃」校園檢測加入依托咪酯檢測,目標在下學年推行,檢測流程沿用現時檢測其他毒品的流程,相信運作上學校不會遇上太大挑戰。學校可選擇快速尿液測試或頭髮測試,兩種方式均能測試學生有否吸食依托咪酯及其已知類似物,如異丙帕酯、美托咪酯和丙帕酯。
發言人又指,自2月中修訂《危險藥物條例》後至7月,法庭已向21人判處相關刑罰,當中9人為21歲以下,共涉及20宗案件。警方於上月初增設24小時專屬舉報熱線,暫時接獲12宗舉報,已進行跟進。
少數族裔青年被誘運毒賺快錢
早前有巴基斯坦籍青年疑吸食依托咪酯後死亡,社工關注少數族裔的吸食情況,而少數族裔聚居的東涌,近月發生多宗懷疑販運依托咪酯等毒品的案件,團體呼籲當局加強宣傳。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青少年服務總監陳曉暉指,依托咪酯亦於少數族裔青年群體中擴散,當局立法後,有青年吸食時轉趨隱蔽,令人憂慮他們被販毒集團招攬,被引誘運毒賺快錢。
社工冀增聘翻譯員外展同行
香港社區網絡總幹事范國輝亦指,部分少數族裔人士反映因語言隔閡,未獲得關於打擊依托咪酯的禁毒訊息,甚至不知道依托咪酯已列為毒品。他建議當局製作針對少數族裔的防毒宣傳單張及短片。
東涌是最多少數族裔人士聚居的離島社區,警方曾於逸東邨偵破多宗懷疑涉及少數族裔人士的販毒案,檢獲依托咪酯等毒品。本身是少數族裔的中學副校長利哲宏表示關注,盼當局增加宣傳,並配合執法行動,增加阻嚇作用。
陳曉暉補充,進行外展工作時,若獲少數族裔義工協助,較易接觸相關青年,希望當局增撥資源,讓外展隊聘請翻譯人員同行,有助及早識別與介入個案,提供協助。

缺乏家庭溫暖 青年感壓力前途迷惘
新學年展開,社工指除防範依托咪酯等毒品入侵校園,亦應探究青少年吸食毒品的背後原因,關顧他們的精神健康,以免學生依賴毒品,越陷越深。
據前線社工反映,有青少年曾透露因感受極大壓力而吸食依托咪酯,當中包括欠缺家庭溫暖、學業成績欠佳、對前途迷惘等。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青少年服務總監陳曉暉指,後疫情時代,學生承受沉重功課及生活壓力,留意到出現兩大問題,吸食依托咪酯及自殘傾向,反映青少年精神健康響起警號,令人惋惜。
有中學教師亦指,近年教育界面對殺校壓力,不少學校催谷成績、搶學生,導致師生長期處於高壓氛圍。他認同要打擊毒品,為青少年建構防護網,守護學生,但同時希望政府及學校多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協力減輕學生壓力,才能雙管齊下,有效應對青少年濫藥問題。
記者:關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