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封關與和平統一(上)

丘福隆 洛杉磯

如果國家財政發生困難,人民生計亦陷入困境,根本解決之道為改良政策、節省開支與增加生產。根據現實,美國商人如果不下訂單,外國商品連一雙拖鞋都不會自動輸入美國!因此,單憑提高關稅從來就不能解決問題;相反的,提高關稅反而導致物價高漲與需求降低。

通常,業主們總是想方設法增加利潤。雖然他們知道產品降價是極為迅速有力的拓銷手段,但也知道它會導致同行削價競爭、喪失利潤、產生法律訴訟等惡果,所以不敢輕易嘗試。與此同時,他們特別注意任何可以大漲其價的理由與機會。因此,當美國總統特朗普揮出增加關稅大棒時,業主們歡欣雀躍,因為他們獲得了可以藉此大幅漲價的理由與機會。

特朗普發動關稅戰,希望藉此增加關稅收入、使製造業回流、增加就業機會等等。然而,他竟然也趁機要求「對美國有貿易順差的國家」,把過去「對美的順差總額」吐還給美國。顯然,如此要求蠻橫無理,因為「對美的順差總額」是貨款,不是利潤;更何況,做進口貿易的美國商家,從未將任何「賣進口貨所得的利潤」吐還給「對美國有貿易順差的國家」。

急功近利的特朗普不講究道德公義與國格形象,他有如豬八戒,只顧著拼命用「九齒釘耙」向全球扒取最多的錢財利益。大致上,特朗普認為美國製造業的衰敗與全球產業鏈的興起有關,於是他發動關稅戰以斬斷不利的產業供應鏈,並確實已為美國國庫增添許多稅收。但是,往後物價勢必高漲,估計每家庭每年將為食品支出增加2400美元以上。

實質上,許多美國製造商因為買不起昂貴的機器所以製造業無法回流美國;又因為關稅增加使進口的原物料變貴,於是有些美國製造商乾脆把生產線全部拉到中國,並直接從中國出貨。須知,中國的許多工廠是美國的老師傅或業主們決定收攤後,把老機器連同老製造秘密一起打包賣到中國,因此其競爭力非同小可,難以匹敵!換言之,特朗普的關稅戰略思想不夠成熟,亦缺乏合理的配套措施。

2018年特朗普開始發動中美貿易戰,當時大陸當局便有運用「海南封關」以為應對方法之一的考量;2021年開始的第14次5年計劃已有實際的推動行程;最近更宣稱將於2025年12月18日(經濟改革開放紀念日)正式實施「海南封關」政策。

「海南封關」的精神就是「開放海南島」,其內容大致有三:

(1)人員方面,海南居民可自由進出海南;免簽國的外國人士可落地簽證進入海南,並得自由進出海南。

(2)關稅方面,島內貨物可自由買賣,海南居民購買島內的舶來品免稅,如果想將十萬元人民幣以上的舶來品帶進大陸內地,便必須補稅;外國人士攜帶6600個免稅目商品進入海南時免課關稅,只有在將該舶來品輸入內地時才須補稅;但是,合乎特殊規定的舶來品,如果在海南加工後增值30%或以上,則轉入內地時不必繳稅。

(3)財經方面,島內資金可自由操作轉換,操作資金可自由結算,使海南有如拿掉外匯管制的自由貿易港,從而讓在地居民可以將他們的財產與利潤以「離岸人民幣的形式」儲存在海南,隨時可轉換成其他貨幣。藉此,可以協助推廣人民幣的國際化,並累積實戰經驗。此外,海南的企業所得稅與個人所得稅分三個檔次,且最高不會超過15%,遠低於內地的45%課稅上限。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