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西版社論 星島日報美西版編輯部
三藩市第四區是市內華人聚居區域之一,社區多年來致力發揮群體力量影響地方政治。今年9月16日第四區將舉行特別選舉,就是否罷免該區現任市參事殷嘉立(Joel Engardio)的A提案表決,本報編輯部支持華人參與民主政治捍衛權益,呼籲對A提案投下贊成票。
市參事殷嘉立在2022年選舉中以微弱優勢戰勝時任市參事馬兆明,上任後被指忽視華裔社區的反對聲音,推動主張關閉大公路(Great Highway)部分路段的K提案,納入2024年11月的全市公投。結果K提案以54.7%贊成比例通過,但其所代表的第四區,則有64%選民投下反對票。社區認為此事不僅是政策爭議,更是殷嘉立對選民信任的背叛,發起聯署並成功收集足夠簽名舉行本次特別選舉。
民眾對公共政策採取支持、反對、或中立等不同立場,都可以通過民主機制自由表達。本報認為,本次罷免投票更關鍵的意義向民選官員問責:殷嘉立作為第四區選民的代表,其首要職責應是傾聽並回應所在選區的聲音,而不是將本區的意見稀釋於全市所有選民參與的公投之中。其他市參事或許可以從全市角度支持關閉道路,但第四區的居民是最直接受到大公路封路影響的人,其代表更應重視居民聲音,更努力尋求溝通、折衷或妥協。當殷嘉立選擇將決策交由全市選民,美其名曰這是「屬於全市人民的公園」,區內民眾感受的則是自己的意見被忽略,與民意代表的信任開始破裂。
這種「代表性缺失」在第四區尤為敏感。殷嘉立是該選區二十多年來首位非亞裔市參事,他在競選期間常以其華裔夫婿為例,拉近與社區的關係,上任後舉辦日落區夜市、清掃街道露營車等舉措回應社區所需,值得肯定。但在K提案這一重大政策決策過程中,卻與華裔居民缺乏充分溝通。華裔選民長期在交通和土地利用決策上感到被邊緣化,記憶猶新的是1989年大地震後通往華埠的480高速公路遭拆遷,當年華人居民商戶抗議卻無果。
這次罷免不只是針對道路或開放空間的政策取捨,更是政治呼聲,正如古人所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選民可透過選票發聲,對誰能代表自己做出更好的選擇。我們呼籲第四區選民對A提案投下贊成票。同時提醒選民保持理性,不因政治立場而輕信或傳播未經證實的消息。選民在參與討論或投票時,都應分辨事實與謠言,確保自己的判斷建立在可靠資訊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