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嘉立政治前途取決於華人選票

針對殷嘉立的罷免投票已正式展開。記者陳程威攝

三藩市華裔選民教育委員會行政主任李志威(David Lee)。本報資料圖

三藩市高等法院退休法官郭麗蓮。本報資料圖

政治顧問何文健(David Ho)。本報資料圖

本報記者陳程威三藩市報道

針對第四區市參事殷嘉立(Joel Engardio)的罷免投票已正式展開。第四區涵蓋日落區,向來是華人聚居地。

根據三藩市規劃局資料,第四區居民中有53%為亞裔,其中42%是在國外出生的第一代移民。三藩市選務局數據顯示,該區共有50,429名註冊選民,其中5,075人要求中文選票。

三藩市華裔選民教育委員會行政主任李志威(David Lee)指出,根據姓氏與出生地推算,華裔選民約佔全區選民的35至40%,約22,500人。

自1997年余胤良當選第四區市參事以來,該區一直由華裔擔任市參事,包括馬世雲、趙悅明、朱嘉文、湯凱蒂及馬兆明。直到2022年選區重劃後,殷嘉立的住址被劃入第四區,他擊敗時任市參事馬兆明,結束了長達25年的「華人議席」傳統。

當時,外界普遍認為殷嘉立得益於罷免校區委員與地檢官的政治氛圍,以及日落區選民較溫和的立場。

隨著罷免投票展開,華裔選民的動員再度成為焦點。

郭麗蓮:每一票都至關重要

三藩市高等法院退休法官郭麗蓮(Lillian Sing)指出,華裔社群在投票參與上已較過去成熟。「20年前甚至10年前,華人投票率不高,因為歷史上對政府缺乏信任。但在許多華人組織努力下,今天華人逐漸理解投票的重要性。」她強調,每一票都可能改變選舉結果,並以前華裔市參事鄧式美(Mabel Teng)在連任選戰中僅以39票落敗為例,呼籲華人選民踴躍投票。

針對罷免理由,她質疑殷嘉立在「大公路」(Great Highway)是否永久關閉的立場反覆不清,甚至影響選民對其誠信的信任感。她直言:「選民有權質疑他是否誠實,因為許多人認為他在關鍵議題上模稜兩可。」

何文健:罷免展現基層力量

華裔政治顧問何文健(David Ho)分析道,此次罷免動員屬於「草根式」運動。他指出,罷免連署過萬份有效簽名主要來自義工動員,而非傳統依賴金錢收集簽名的方式,「這在三藩市政治史上相當罕見」。

不過,他也注意到此次選戰呈現「溫和派內戰」的態勢。雖然殷嘉立獲得部分溫和建制派支持,但在地的華裔溫和派並未全面力挺。

他強調,進步派勞工工會大多選擇袖手旁觀,反映殷嘉立在政治光譜上的孤立處境。他預測,若罷免成功,市長羅偉很可能會任命一位「華裔溫和派」填補空缺,以符合日落區民意。

李志威:重點在於投票參與

李志威保持中立立場,並未表態支持或反對罷免。他表示,華裔選民教育委員的主要目標是提升華裔選民投票率,目標是希望能有一萬名華人選民參與投票。

他表示:「無論是否同意罷免,投票本身就是讓社區發聲的方式。日落區居民需要一位真正傾聽社區聲音的代表。」李志威提醒,投票日當天仍可現場登記並投票,呼籲華裔選民不要錯失機會。他強調:「你的選票就是你的聲音,每一票都能影響日落區未來的發展。」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