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跨界發展已成新常態,有手機商造車、車企又發展AI,如今無人機公司也進軍家電行業。專注於無人機與拍攝器材的大疆創新(DJI),早前就發佈掃地機械人ROMO系列,並以4,699至7,399元人民幣的中高端定價切入市場。雖然大疆未知能否一如在無人機領域般取得成功,但有專家認為,大疆入局將推動行業從「價格戰」向「技術溢價」轉型,但同時因行業要提高研發費用的情況下,短期會影響企業盈利與估價。
5年前已研發掃地機械人
綜合內媒報道,大疆掃地機械人項目早於2020年已啓動,研發周期逾5年,項目內部代號爲「Ground Space Intelligent Explorer」(地面空間智能探索者),意味想將空中技術落到地面,但公司跨界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市場有傳言稱,公司曾在2023年及2024年分別推遲了掃地機械人的發佈時間,原因是產品不成熟而遭大疆創辦人兼CEO汪滔推翻重來。至於近日開售的第一代產品,其實在內部是迭代的第三代產品。
然而,大疆進軍掃地機械人行業令不少人非常期待,除了ROMO系列的透明設計延續了其固有的工業美學之外,特別是在空間智能方面,被視為無人機技術的「降維」應用。根據介紹,DJI ROMO系列搭載旗艦無人機同款避障系統,配備雙目魚眼視覺傳感器和3顆廣視角固態激光雷達,可探測並避讓家庭場景中的常見障礙物,標準模式下可識別直徑2毫米以上的電線及15毫米高度以上的障礙物。若遇到寵物糞便等髒物,機械人會選擇避開,不會出現將糞便塗滿全屋地板的慘案。





無人機市場仍非大眾行業
對於大疆而言,在全球無人機市場份額超過80%,具備斷層優勢,但用戶群體基數小、市場增速緩慢,無人機仍然是屬於 「非剛需、不會反覆購買」 的電子產品。相反,掃地機械人在懶人經濟盛行下,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令大疆有望找到一條大眾賽道,以擴大產品銷量。
值得留意的是,有猜測更認為大疆進軍掃地機械人只是第一步,未來還會有更大的野心,例如是人形機械人,因為現在的掃地機械人早已超脫其原有定義,激光雷達、攝像頭、機械臂、AI大模型等設備,已讓其有了具身智能的初步形態。
掃地機械人行業集中度高
另一方面,根據IDC發佈《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季度追蹤報告》顯示,今年首季全球智能掃地機械人出貨達509.6萬部,按年增長11.9%;其中內地五大廠商(石頭科技、科沃斯、追覓、小米及Irobot)已佔全球63.4%,按年增3.5%,主要源於龍頭品牌以研發投入和產品力搶佔份額,反映不只是大疆,傳統家電企業也深知技術研發對企業增長的重要性。
數據又顯示,中國市場出貨按年增逾21萬至118.8萬部,出貨量增長率連續兩季超過20%,市場前五大廠商更已拿走逾九成市佔率,反映行業集中度較高,疊加「國補」的助力,儼然是一片血海。
企業增研發或影響短期盈利
因此,大疆能否將其無人機領域的品牌溢價,轉化為掃地機械人市場競爭力,或許仍有待考驗。不過,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指出,大疆入局會將產業競爭從單一產品比拼,升級為「技術+資本」綜合較量,現有龍頭企業需透過提高研發費用、強化專利與核心零件自研建構壁壘,甚至在短期內影響盈利與估價。
對於整體行業發展而言,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認為,大疆入局可推動行業從「價格戰」向「技術溢價」轉型,未來技術競爭將聚焦全屋建模精度、跨平台生態兼容性、清潔效率量化三大方向,並預計3年內可搭載機械臂實現主動整理的功能,融合AR(擴增實境)互動的產品可能成新爆點,以推動行業智能化及個人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