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重塑全球貿易格局 各國急尋衝擊對策

本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動的大規模新關稅政策於週四(7日)凌晨正式生效,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重大衝擊。數十個主要貿易夥伴幾乎無一倖免,進口稅徵收範圍廣泛,已打亂供應鏈運作,預料將推升美國物價,增加消費者負擔。

隨著這項關稅新制正式上路,全球各地領導人週四紛紛啟動因應措施,設法遏止經濟損失,同時試圖說服華府放緩貿易對抗行動。與此同時,特朗普在社群媒體上對新關稅帶來的龐大收入表現興奮,並強調關稅效益已顯現。他的一名高級顧問也在隔日早上暗示,未來仍可能再對進口商品加徵新稅。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新關稅政策於週四(7日)凌晨正式生效。美聯社

《紐約時報》報道,此次關稅措施由特朗普透過一系列行政命令推動,最高稅率達50%,涵蓋約90個國家,標誌著其重塑全球貿易秩序的決心。歐盟、日本、南韓等主要美國貿易夥伴在近期協議中已接受15%的出口關稅,但仍有許多國家來不及與美方達成協議,未能爭取減免條件。

部分國家如中國則暫未受波及。美中兩國先前達成貿易休戰協議,延後新一輪關稅至8月12日。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路特尼克(Howard Lutnick)週四接受《福斯財經新聞》訪問時表示,預期該協議將很快延長。但當被問及中國是否會因購買俄羅斯石油而遭到制裁時,路特尼克未排除加徵新關稅的可能性。

美國已宣布,針對印度持續進口俄國能源的行為,將對其加倍徵稅,此舉顯示華府正以貿易手段對莫斯科施壓,試圖結束俄烏戰爭。

美國新關稅細節如下:

關稅稅率方面,自多數國家進口的商品稅率自15%起跳,包括玻利維亞、厄瓜多、冰島與奈及利亞等。來自台灣的進口商品則面臨20%稅率。

若干主要貿易夥伴如歐盟27國、日本、韓國與越南已與美國談妥協議,關稅維持在15%至20%區間,作為交換,各國承諾開放市場、採購美國商品,部分甚至承諾在美投資數十億美元,但協議細節尚不透明。

儘管新關稅政策正式實施,但美國股市反應相對冷靜。標準普爾500指數週四開盤上漲0.5%。

然而,瑞士與美國未能在最後關頭談成協議,成為目前稅率最高的已開發國家,出口商品須繳交39%關稅。瑞士總統凱勒蘇特(Karin Keller-Sutter)週三離開華府後,未獲協議,預計週四將召開內閣緊急會議應對此一情勢。

針對高科技產業,特朗普亦計畫對半導體產品課徵高額關稅。路特尼克透露,若美國企業承諾於特朗普任期內在美設廠,並向商務部備案並由會計師全程監督建廠進度,則可獲得豁免。

印度方面,總理莫迪強調,印度在保護農民等族群利益上「絕不妥協」。台灣方面,貿易談判辦公室代表顏慧欣(Yen Huai-Shing)週四對媒體表示,團隊正努力爭取對半導體產品的「有利待遇」。

鄰國與對手方面,加拿大商品自8月1日起面臨35%高關稅;墨西哥則在與美方協商期間暫獲豁免。中方商品則依先前協議暫維持30%稅率,但此休戰協議將於下週二(8月12日)到期。中國官方週四公布數據顯示,其對美出口量上月下降,但對東南亞及其他地區出口則出現增長。

儘管新關稅已成形,特朗普的貿易戰仍遠未落幕,目前已有多項訴訟在聯邦法院展開。他日前威脅對部分半導體課徵100%關稅,亦計畫對進口藥品與其他商品加徵更多稅項。美國與全球市場將持續面對來自白宮貿易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

即時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