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踢門挑戰」風靡全美 沙市12歲少年FBI式破門|細說燊語

文:曾維燊
圖:AI生成

一個住在南沙加緬度 Lemarsh Way 附近的家庭,懷疑遭遇社交媒體 TikTok 上的惡搞行為「踢門挑戰」(Door Kick Challenge),導致大門被人猛力踢破,損失高達800元。

警方指,一名12歲少年於上週一晚上10時半後,被指踢破事主的門後逃去。警方接報到場調查,該少年當晚已回家。案件仍在調查中,暫列作重罪刑事毀壞(felony vandalism)處理。

屋主 Jennifer Farias 向當地傳媒表示,事發時她正與剛出生的嬰兒在客廳睡覺,距離被踢開的大門僅數吋,她一度以為遇上爆竊,驚恐萬分。其丈夫隨即追出門外,警方亦迅速到場。

Farias 表示,門與牆壁的修復費用至少需800元,現時他們暫以家具堵門,並用木板加固破損的門,期望提升安全感。「我仍然很害怕,晚上睡不好,總擔心會不會又有人闖門而入。」

雖然警方未正式確認事件與網上「踢門挑戰」有關,但屋主認為手法與近期全美各地類似事件如出一轍。該挑戰內容通常是青少年趁夜間踢破陌生人家門後逃走,再將影片上載至網上。

事實上,所謂「Door Kick Challenge」早已在其他地區引發連串投訴與刑事起訴,而平台方對此類內容長期放任不管,難辭其咎。

社交媒體企業口口聲聲強調「內容審查」與「社群準則」,但面對未成年用戶仿效危險行為卻總是反應遲緩。在演算法推波助瀾下,低俗、暴力、甚至違法的內容輕易傳播,對心智尚未成熟的少年造成深遠影響。此風不止,不僅危及公眾安全,更破壞家庭安寧。

而在法律層面,如何界定未成年人的責任、是否應該追究家長監督失職、社交平台是否應承擔民事責任,亦是亟需立法者介入釐清的灰色地帶。若任由「挑戰」失控,明日可能就輪到另一個無辜家庭成為犧牲品。

社會不能再姑息這種將惡作劇合理化的網絡文化。唯有平台負起把關之責、學校與家庭教育回歸正軌、法律制度提供有力後盾,才能重建社會對「挑戰」與「創意」的正確認知,讓下一代在安全與尊重的環境中成長。

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