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運用兩系統助疏散人流 啟德體育園觀眾候車少於兩分鐘

【港鐵/啟德體育園/人流】啟德體育園自今年3月啟用以來,舉辦多項大型活動及盛事,主場館更突破百萬人次入場,為求在最短時間疏散大量人潮,港鐵團隊分別運用「客流預測模型」及「智慧分流系統」,為參加大型活動的乘客提供妥善的交通安排。港鐵表示,觀察到逾半人乘搭港鐵參加園區活動,而大部分乘客到達啟德站及宋皇臺站月台後,都能登上抵達的列車前往目的地,等候時間少於兩分鐘。

 

「客流預測模型」為港鐵與科大合作項目

陳慶強(右)及梁靜雯(左)介紹「客流預測模型」及「智慧分流系統」。 葉偉豪攝
陳慶強(右)及梁靜雯(左)介紹「客流預測模型」及「智慧分流系統」。 葉偉豪攝

 

陳慶強(右)及梁靜雯(左)介紹「客流預測模型」及「智慧分流系統」。 葉偉豪攝
陳慶強(右)及梁靜雯(左)介紹「客流預測模型」及「智慧分流系統」。 葉偉豪攝

 

陳慶強表示,模型的預測及分析,與實際情況大致吻合,有助港鐵適當調配人手及安排列車班次。
陳慶強表示,模型的預測及分析,與實際情況大致吻合,有助港鐵適當調配人手及安排列車班次。

 

梁靜雯表示,系統運用影像分析及人工智能,透過閉路電視影像,辨識車站不同位置的繁忙程度,讓車站團隊「一眼關七」。
梁靜雯表示,系統運用影像分析及人工智能,透過閉路電視影像,辨識車站不同位置的繁忙程度,讓車站團隊「一眼關七」。

 

啟德體育園自今年3月啟用以來,舉辦多項大型活動及盛事,主場館更突破百萬人次入場。
啟德體育園自今年3月啟用以來,舉辦多項大型活動及盛事,主場館更突破百萬人次入場。

 

為求在最短時間疏散大量人潮,港鐵團隊分別運用「客流預測模型」及「智慧分流系統」,為參加大型活動的乘客提供妥善的交通安排。
為求在最短時間疏散大量人潮,港鐵團隊分別運用「客流預測模型」及「智慧分流系統」,為參加大型活動的乘客提供妥善的交通安排。

 

港鐵公司車務工程服務及創科總管陳慶強接受訪問時表示,大型活動對鐵路運載力要求與平日不同,創新科技正可為港鐵核實及驗證擬定的計劃,提供多一個參考。他指,「客流預測模型」是港鐵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的項目,團隊分析香港公共交通系統的公開數據及港鐵營運資料,再加入香港大球場、紅磡體育館舉行活動時的港鐵乘客數據,預測鐵路網絡乘客分佈及出行路綫,而港鐵於去年觀塘綫更新工程時首次應用模型,效果理想。

模型的預測及分析 與實際情況大致吻合
 

陳慶強表示,模型的預測及分析,與實際情況大致吻合,有助港鐵適當調配人手及安排列車班次,車站人員亦能更好回答乘客查詢,他舉例指,模型預測外國歌手在啟德體育園舉行演唱會時,會有較多屯馬線乘客前往紅磡方向,轉乘東鐵綫過海;而英國天團Coldplay今年4月在啟德主場館舉行演唱會,車站員工確實接獲很多外國旅客的查詢,有關如何由啟德站前往中環或銅鑼灣站。

陳慶強補充,模型預測需時,按目前經驗,較適合應用於事前部署, 「未來我們有機會進行大型資產更新工程,需調整服務時,可協助團隊事前更全面規劃服務,盡量減少對乘客的影響。」港鐵亦會探討服務受阻時應用模型,協助團隊預測客流,提升應變能力。
 

「智慧分流系統」屬港鐵自主研發項目
 

至於「智慧分流系統」,則屬港鐵自主研發的項目。港鐵公司總經理-市務及客戶體驗梁靜雯表示,系統運用影像分析及人工智能,透過閉路電視影像,辨識車站不同位置的繁忙程度,讓車站團隊「一眼關七」,更有效率地按需要實施分流措施,「以啟德站和宋皇臺站為例,以前只可看到車站某個出口的情況,現在可看到兩個車站不同位置、不同出入口的情況,變相容易調配人手,甚至可與鄰站或警方溝通,將一些人流從A車站帶到B車站。」

梁靜雯透露,港鐵已為系統申請專利,冀收集更多數據,探討在其他有客流高峰的車站應用系統,「如金鐘站是很大型的車站,有很多出入口,我們也會看如果附近有大型活動,是否在車站用得著。可能放煙花時,會不會是尖沙咀站呢?我們都要看不同場景的適切性。」

記者 蕭博禧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