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寫實電影「小女人」隆重首映

一部描述華人善終會創會主席陳麥潔明艱苦奮鬥的勵志影片「小女人」,20日在中城SVA劇院舉行盛大首映禮,吸引近500名中外人士,蒞臨觀賞。觀衆們都為陳麥潔明這位小女人,憑著自己不屈不撓,誓不低頭的拼搏精神,進而成為美東地區最龐大的殯儀集團掌舵人,更成立以對美東貧黎,救死扶危令無數貧窮華人得善終的[華人善終基金會]而深感敬佩。

這部電影片長兩小時,講述陳麥潔明(Amy Chan)女士,在香港出生,其父母出身於中國廣東的低下階層,在50年到代為尋求較好的生活而前來香港,生下兩子兩女,其後一度前往澳門,其後轉來香港謀生,並在一幢唐樓天台搭建的鉄皮木屋居住。

如大多數香港的貧苦家庭,陳麥潔明是四兄弟姊妹的大家姐,肩負協助母親外出工作,出任童工,幫補家庭的重任。邁進少女時代,她進入一些職業訓練學校,學習唱歌,獲得老師之贊賞,加入歌藝團,介紹前來美加登臺,同時在香港一些夜總會登台獻唱。

在香港,陳麥潔明認識他的先生陳子超,其後Amy前來紐約登台,並獲得陳先生的悉心照顧,當時陳君亦移民美國並經營殯儀舘生意。至85年,陳君面臨各方壓力,被迫離開紐約,他們經營的殯儀舘業務卻交予陳麥潔明打理。

對這門服務往生者的業務,陳麥潔明並不熟悉,初期面臨經濟困境之外,卻遭受一些資深員工的欺凌,幸得剛畢業的幼弟沛榮相輔,兩姐弟一步一脚印面對一切困難,幸而遇上她人生中另一個伯樂,紐約殯葬服務業中深受尊敬的意裔商人Mr. Harry Pontone傾力相助,不單令五福殯儀舘解決財政上的問題,並以公道之價格及付款方法,令五福的業務一步步邁向穩健;其後並在法拉盛開設「全福殯儀館」,在布碌崙開設「璟福殯儀館」,及在華埠東百老匯開設「寳福殯儀館」,共四間殯儀舘,成為美東地區最大由華人經營之殯儀集團。

在這段期間陳太不斷成長,她全心投入業務,以顧客的心為心,四弟不但成為她業務的好幫手,三妹麗卿更經營花店,以支持並拓展家族的殯儀業務。而陳太的獨女穎敏(Teresa Chan)更在畢業後接受殯儀業務的專業訓練,並考取了相關的執照,她說親眼見證母親如何以堅毅的精神,重建事業與人生,現今並協助母親,致力於健康與社區關懷服務。

記錄片中以自傳方式講述陳麥潔明前半生的經歷,她說: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大批新移民湧進美國,美國夢往往伴著不為人知的心酸,每一位僑胞心中都有一段血淚史,她常接觸到社區中不幸事件,許多僑胞無依無靠,有的遭受意外因家中貧困,無法解決喪葬費用;1993年發生偷渡船[金色冒險號]事件,當時有6名遇溺死者無人認領,陳麥潔明捐出6副棺木,3塊墓地,將之安葬在新澤西州玫瑰園墓地,由於事件結束后,大批僑胞致電五福,表示願繼續為無依者贈地施棺,她認為社區需要一個能將慈善力量凝聚起來的團體,讓那些僑胞真正有尊嚴地走完最後一程,於1997年11月8日陳太作為發起人誠心邀請熱衷公益的社區好友,成立非牟利慈善團體-–華人善終基金會。

首映禮後,陳麥潔明女士與製作團隊導王錦如及Tanya Chuturkova與主要演員與觀衆會晤。陳太指出:感謝兩位導演、拍攝演員、製作團隊為我拍攝這個精彩的故事,由籌備選角開始,大家都認真投入,特別扮演我本人,及小女穎敏,弟弟沛榮的幾位演員雖年紀輕輕但非常入戲,他們神似造型,恍惚間令我回到八零年代。

時光匆匆走過數十載,這個故事令許多同年代出生的好友深深感到共鳴,善終會副會長李可星,董事方莉娜,謝陳超嫦其後在影片,讚揚陳太是一位貌似嬌小,但卻是一位能發放强大正能量的小女人,Harry Pontone的助理 Ms. Josephine Pesce更讚揚陳太是一位做生意非常純真的人,盡心對待每一位顧客,令他們在喪失親友,悲痛中得到安慰。

陳麥潔明指出:她與女兒,弟妹的前半生充滿各樣坎坷,但本著遺傳自母親的堅毅不屈性格,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母親對身邊的人本著愛心,公正的原則。我們緊跟隨她,一步一脚印,終於遇到一個又一個的貴人,我喜歡遙望遠處的彩虹,但更慶倖能經歷幾許的風雨,令我的家人、五福集團穩健成長。

紐約訊

華人善終基金會創會主席陳麥潔明自傳式勵志電影「小女人」首映禮成功,華人善終會同人在慶功宴上合照祝賀。

 

陳麥潔明勵志電影「小女人」首映,主人翁陳太母女與導演王錦如、Tanya Chutarkova及主要演員與觀衆舉行座談。

 

在電影中的陳麥潔明接手丈夫的殯儀業務時,面對很多困難,最後仍一步一脚印欣然渡過。

 

電影中「母親」是陳麥潔明一生邁向各種困難,風雨的最大依靠。五零年代初期,現實中的陳母,自廣東沿岸製作一艘用禾稈草紮成的簡陋竹排,獨自偷渡前往香港。

 

陳麥潔明自傳式勵志電影「小女人」首映禮,州眾議員劉醇逸與好友應邀觀賞與陳太合影。

 

陳麥潔明與女兒陳穎敏講述拍攝「小女人」之感受。

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