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你講故.多圖│香港歷史上7場世紀雨災 618雨災摧毀半山12層高豪宅 世紀黑雨淹沒黃大仙

【黑雨/世紀暴雨/水浸/同你講故】在全球氣候暖化下,近年極端天氣頻仍,雨災、風災等在各地不時出現。本港歷史上亦曾發生多宗因特大暴雨造成的嚴重雨災,包括1889年的世紀大暴雨,1925年的普慶坊山泥傾瀉等,而最令人深刻要數1966年的612雨災、1972年的618雨災,以及2023年遭遇140年來最嚴重的黑雨襲擊,重創黃大仙中心。今期同你講故,與你回顧歷來最嚴重,及最慘烈的雨災。

雨災|有紀錄以來香港曾歷8次「大暴雨」

據天文台資料自1884年以來的一小時雨量記錄,達「大暴雨」級數曾現過8次,其中兩次更屬「特大暴雨」水平。首次「特大暴雨」發生於2008年6月7日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生效期間,而第2次是2023年9月7日的「世紀黑雨」期間發生。    

1889 年5月暴雨期間,香港天文台在不同時段內錄得的最大雨量。天文台
1889 年5月暴雨期間,香港天文台在不同時段內錄得的最大雨量。天文台

 

1889年大暴雨己連拿利明渠、雅賓利明渠、大潭輸水道(沿寶雲道)及跑馬地的主要受破壞位置圖。圖片:天文台
1889年大暴雨己連拿利明渠、雅賓利明渠、大潭輸水道(沿寶雲道)及跑馬地的主要受破壞位置圖。圖片:天文台

 

1889年大潭食水配水庫受損情況。天文台(資料來源: 英國國家檔案館)。
1889年大潭食水配水庫受損情況。天文台(資料來源: 英國國家檔案館)。

 

1889年大潭食水配水庫上方山泥傾瀉。天文台 (資料來源: 英國國家檔案館)
1889年大潭食水配水庫上方山泥傾瀉。天文台 (資料來源: 英國國家檔案館)

 

1889年暴雨後美利兵房的鄰近環境。天文台網  (資料來源: 岑智明)
1889年暴雨後美利兵房的鄰近環境。天文台網 (資料來源: 岑智明)

 

1889年己連拿利明渠受損情況。天文台網 (資料來源: 英國國家檔案館)
1889年己連拿利明渠受損情況。天文台網 (資料來源: 英國國家檔案館)

 

1889年大暴雨後,中環雲咸街堆積的瓦礫。天文台 (資料來源: 英國國家檔案館)
1889年大暴雨後,中環雲咸街堆積的瓦礫。天文台 (資料來源: 英國國家檔案館)

 

1889年大暴雨後的中環畢打街。天文台 (資料來源: 英國國家檔案館)
1889年大暴雨後的中環畢打街。天文台 (資料來源: 英國國家檔案館)

 

 1889年|世紀大暴雨27人死 創多項最高雨量紀錄

根據天文台資料,1889年的世紀大暴雨,始於5月29日凌晨,雷暴連續不斷地由西南往東北影響香港,在下午2時至3時稍為平靜後,中等強度降雨重臨,並一直持續至午夜。30日凌晨1時至5時又有另一場強烈雷暴,持續至下午較後時間才停止。

這場暴雨至今仍然保持著天文台多項最高雨量紀錄,包括連續3小時、連續4小時、連續24小時雨量、連續兩天至連續七天雨量等。當時天文台的30年 (1884年至1913年) 平均年雨量為2113毫米,這場世紀大暴雨在短短24小時內下了一年總雨量的三之一,達到697.1毫米。這場特大暴雨是香港歷史上最具破壞力的暴雨之一,引致多宗水浸和全港數宗不同規模的山泥傾瀉。市內交通、電報通訊和大潭水塘食水供應一度中斷。部分市民不得不使用流入分支渠道和河流的泥水作為供水來源。這次暴雨估計共引致27人死亡,包括6名在山頂被閃電擊斃的工人,另有17人失蹤。

香港六大最致命暴雨事件(1884-2016)。天文台網頁截圖
香港六大最致命暴雨事件(1884-2016)。天文台網頁截圖

 

1925年7月14日至17日天文台錄得的每小時雨量。天文台
1925年7月14日至17日天文台錄得的每小時雨量。天文台

 

1920 代普慶坊附近一帶街道的草圖。天文台
1920 代普慶坊附近一帶街道的草圖。天文台

 

1925年7月工人在清理普慶坊倒塌的擋土牆和房屋的瓦礫。天文台圖片(岑智明先生提供相片)
1925年7月工人在清理普慶坊倒塌的擋土牆和房屋的瓦礫。天文台圖片(岑智明先生提供相片)

 

1925年7月9日至16日影響普慶坊山泥傾瀉的熱帶氣旋路徑。天文台圖片
1925年7月9日至16日影響普慶坊山泥傾瀉的熱帶氣旋路徑。天文台圖片

 

1925年7月14日至17日天文台錄得的每小時雨量。天文台圖片
1925年7月14日至17日天文台錄得的每小時雨量。天文台圖片

 

相關新聞:同你講故.多圖│盤點歷史上8個10號風球!邊個最凶猛、破壞力最強?「山竹」塌樹照打工仔最共鳴

1925年|上環普慶坊山泥傾瀉75人亡 單一事故死者最多

上環「普慶坊事件」是香港開埠以來降雨量和死傷人數最嚴重的雨災之一。

據天文台網誌記載,7月14日至17日香港發生連場暴雨,幾日間的總雨量已達404毫米。到了7月17日上午9時,堅道對下賢美里的護土牆發生倒塌,大量山泥湧下普慶坊,沖毀12至16號共7間四層高的住宅,活埋約30戶家庭,共75人喪生。普慶坊山泥傾瀉是至今為止,單一山泥傾瀉中最多人死亡的事件。

由於當時的上環普慶坊是有錢、有地位的華人豪宅區,遇難者中有太平紳士、富商和達官貴人等,事件惹來很大回響,促使當時的政府關注護土牆的安全巡查,亦改善排水系統。

1966年6月12日雨災導致大量汽車翻側,堆積在北角明園西街斜坡。天文台圖片
1966年6月12日雨災導致大量汽車翻側,堆積在北角明園西街斜坡。天文台圖片

 

北角明園西街上山洪滾下,將當時泊在該處一排汽車隨水堆疊在一起。資料圖片
北角明園西街上山洪滾下,將當時泊在該處一排汽車隨水堆疊在一起。資料圖片

 

北角明園西街上山洪於早上7時多開始滾下。資料圖片
北角明園西街上山洪於早上7時多開始滾下。資料圖片

 

1966年暴雨成災。香港政府暴雨紀錄片截圖
1966年暴雨成災。香港政府暴雨紀錄片截圖

 

1966年暴雨成災,洪水山上沿明園西街湧下。香港政府暴雨紀錄片截圖
1966年暴雨成災,洪水山上沿明園西街湧下。香港政府暴雨紀錄片截圖

 

1966年|612暴雨北角成重災區 大量汽車被沖走堆疊

發生於1966年6月12日的「612雨災」,導致64人死亡、48人失蹤、29人受傷,災民人數超過6000人,尤以北角災情最為嚴重。

據天文台紀錄,當年6月華南沿岸持續受低壓槽影響,整個月內一共有29天錄得降雨量,單是該月的雨量便達到962.9毫米,創下6月份最高雨量的紀錄,紀錄直至2008年才被打破。

6月12日清晨6至7時,天文台在1小時內錄得超過108.2毫米的雨量,創下當年6月最高單一小時降雨量。災情以港島區最為嚴重,當天早上7時許,北角明園西街山洪暴發,洪水從山上沿明園西街向下湧向英皇道,把數以十輛停泊在上址的車輛沖走,堆疊在明園西街山腳,洪水直衝英皇道及糖水道,有行人及附近住宅低層居民被捲走。

時任助理教育司羅宗淦在司徒拔道的寓所外遇上泥石流,被塌下的山泥壓死,與其同行的岳母及兩名兒子亦罹難。新界方面,大埔及元朗的農田亦損毀嚴重,根據天文台出版的《歷年天災的回顧》,大埔及元朗分別有95%及35%稻田被水淹死,很多菜田被淹壞,推高糧食價格。

觀塘雞寮安置區遭數千噸山泥淹沒。資料圖片
觀塘雞寮安置區遭數千噸山泥淹沒。資料圖片

 

數千噸山泥崩塌,覆沒整個臨時安置區,約200人被活埋。資料圖片
數千噸山泥崩塌,覆沒整個臨時安置區,約200人被活埋。資料圖片

 

雞寮山泥傾瀉,覆沒整個臨時安置區,壓毀數以十計木屋。資料圖片
雞寮山泥傾瀉,覆沒整個臨時安置區,壓毀數以十計木屋。資料圖片

 

當時的港督麥理浩爵士(右2)到觀塘安置區視察災情。資料圖片
當時的港督麥理浩爵士(右2)到觀塘安置區視察災情。資料圖片

 

雞寮災區全貌。資料圖片
雞寮災區全貌。資料圖片

 

雞寮安置區山泥傾瀉後當時的英軍動用巨型起重機,協助清理災場。資料圖片
雞寮安置區山泥傾瀉後當時的英軍動用巨型起重機,協助清理災場。資料圖片

 

連日大雨,使曉光街對下的斜坡崩塌,數以噸計的泥土一湧而下,摧毀了78間寮屋。土木工程拓展署圖片
連日大雨,使曉光街對下的斜坡崩塌,數以噸計的泥土一湧而下,摧毀了78間寮屋。土木工程拓展署圖片

 

曉光街對下的斜坡崩塌,數以噸計的泥土一湧而下,摧毀了78間寮屋。圖片:土木工程拓展署
曉光街對下的斜坡崩塌,數以噸計的泥土一湧而下,摧毀了78間寮屋。圖片:土木工程拓展署

 

與旭和大廈塌樓現場毗鄰之一幢樓宇,亦遭倒塌之大厦削去一角。資料圖片
與旭和大廈塌樓現場毗鄰之一幢樓宇,亦遭倒塌之大厦削去一角。資料圖片

 

旭龢道一幢大廈被斜坡上倒塌下來的大廈猛烈撞擊後嚴重損毁。天文台
旭龢道一幢大廈被斜坡上倒塌下來的大廈猛烈撞擊後嚴重損毁。天文台

 

1972年寶珊道山泥傾瀉情況。土木工程拓展署圖片
1972年寶珊道山泥傾瀉情況。土木工程拓展署圖片

 

一場災難性的山泥傾瀉由位於半山寶珊道對上的山坡開始。土木工程拓展署圖片
一場災難性的山泥傾瀉由位於半山寶珊道對上的山坡開始。土木工程拓展署圖片

 

「六一八」雨災倒塌前的港島半山旭龢大廈。資料圖片
「六一八」雨災倒塌前的港島半山旭龢大廈。資料圖片

 

當時的教育署前署長余黎青萍(右)陪同麥理浩夫人視察秀茂坪災情。資料圖片
當時的教育署前署長余黎青萍(右)陪同麥理浩夫人視察秀茂坪災情。資料圖片

 

1972年|618雨災史上最多人亡 促成電視直播籌款先河

若論香港史上死亡人數最高的雨災,非1972年「618雨災」莫屬。當日共有156人死亡,117人受傷,是香港史上死亡人數最高的水災、山洪暴發及山崩意外。當年由6月16日起,連日大雨,每日降雨量超過200毫米,導致多處水浸,更引發多宗嚴重的山泥傾瀉事故。

6月18日中午12時45分,觀塘秀茂坪曉光街下的一幅斜坡崩塌,大量山泥湧向觀塘翠屏道(俗稱雞寮)山邊的臨時安置區,由於當時是周日,很多居民均在家中,多人走避不及遭活埋。據土力工程拓展署資料顯示,山泥傾瀉共掩埋78間木屋,造成71人死亡及52人受傷。

同日晚上8時55分,港島半山區寶珊道對上一處山坡亦發生山泥傾瀉,干德道一座六層高的樓宇沖塌,洪水及山泥混和樓宇瓦礫,形成泥石流,再衝向位於旭龢道20號一幢12層高的旭龢大廈,全幢大廈應聲倒塌,更波及山坡下一幢新建成而未入伙的景翠園,頂部四層亦被撞毀,造成67人死亡。消防員經過日以繼夜挖掘及搜救,成功救出不少生還者,其中包括終審法院前常任法官列顯倫。是次雨災,亦開創電視直播籌款的先河。

2008年6月7日天文台於早上9時,1小時內錄得最高每小時145.5毫米雨量。天文台
2008年6月7日天文台於早上9時,1小時內錄得最高每小時145.5毫米雨量。天文台

 

通往大澳唯一陸路羌山路,因黑雨發生山泥傾瀉被沖毀,導致居民斷水,及電話服務中斷。資料圖片
通往大澳唯一陸路羌山路,因黑雨發生山泥傾瀉被沖毀,導致居民斷水,及電話服務中斷。資料圖片

 

黑雨期間大澳羗山塌山泥。資料圖片
黑雨期間大澳羗山塌山泥。資料圖片

 

大澳一片澤國,大雨過後一片泥濘。資料圖片
大澳一片澤國,大雨過後一片泥濘。資料圖片

 

大澳災情嚴重。資料圖片
大澳災情嚴重。資料圖片

 

大澳水浸情況嚴重。資料圖片
大澳水浸情況嚴重。資料圖片

 

大澳居民斷水,要到碼頭取水用。資料圖片
大澳居民斷水,要到碼頭取水用。資料圖片

 

大澳居民只能以水路進出。資料圖片
大澳居民只能以水路進出。資料圖片

 

黑雨期間,上環永樂街水深及腰,汽車被困水中央。資料圖片
黑雨期間,上環永樂街水深及腰,汽車被困水中央。資料圖片

 

永樂街水浸嚴重。資料圖片
永樂街水浸嚴重。資料圖片

 

永樂街多家海味店的貴價海味都被泡水,損失過百萬元。資料圖片
永樂街多家海味店的貴價海味都被泡水,損失過百萬元。資料圖片

 

雨水湧入西環店鋪,損失慘重。資料圖片
雨水湧入西環店鋪,損失慘重。資料圖片

 

黑色暴雨期間,西環出現水浸。資料圖片
黑色暴雨期間,西環出現水浸。資料圖片

 

黑色暴雨期間,西環出現嚴重水浸。資料圖片
黑色暴雨期間,西環出現嚴重水浸。資料圖片

 

永樂街水浸,多間海味店損失嚴重。資料圖片
永樂街水浸,多間海味店損失嚴重。資料圖片

 

永樂街水浸後店舖善後情況。資料圖片
永樂街水浸後店舖善後情況。資料圖片

 

北大嶼山公路水浸差不多至私家車車頂。資料圖片
北大嶼山公路水浸差不多至私家車車頂。資料圖片

 

北大嶼山公路水浸至私家車車頂。資料圖片
北大嶼山公路水浸至私家車車頂。資料圖片

 

東涌北大嶼山公路嚴重水浸。資料圖片
東涌北大嶼山公路嚴重水浸。資料圖片

 

屯門舊咖啡灣山泥傾瀉,泥石及大幅混凝土護土牆壓毀位於山腳的一間寮屋的一部分,導致兩人喪生。土木工程拓展署圖片
屯門舊咖啡灣山泥傾瀉,泥石及大幅混凝土護土牆壓毀位於山腳的一間寮屋的一部分,導致兩人喪生。土木工程拓展署圖片

 

2008年│大澳變澤國  舊咖啡灣山泥傾瀉兩人死亡

2008年6月7日香港又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雨。大雨及狂風雷暴由凌晨開始,至清晨雨勢最大,天文台一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號,歷時4小時20分鐘,在早上8時至9時的一小時內錄得最高每小時145.5毫米雨量,刷新了當時的最高紀錄,全日雨量逾300毫米,市區多處出現水浸。上環永樂街、德輔道西一帶,嚴重水浸,不少海味店內的貨物都被浸壞;大澳更變成一片澤國,暴雨中連接大澳的電話線和供水的食水管遭到損毀,令大澳缺水缺電,而北大嶼山公路更因山洪泥水導致封閉,令大澳突變「孤島」,居民生活大受影響,一度只能靠水路進出。經搶修後,通訊服務暫停半天後已恢復,但食水管未能及時修理好,居民只能取用水務署水船提供的臨時食水。

暴雨亦令市區多條道路水浸,多輛汽車拋錨,導致交通混亂;屯門青山公路舊咖啡灣發生嚴重山泥傾瀉,導致兩人死亡。當日有39宗山泥傾瀉報告,往來市區及機場陸路交通受阻塞一度中斷,大量航班出現延誤。暴雨期間,超過10人受傷,兩人死亡。

黃大仙中心北館地下整層被水淹沒。資料圖片
黃大仙中心北館地下整層被水淹沒。資料圖片

 

黑雨下黃大仙中心嚴重水浸。資料圖片
黑雨下黃大仙中心嚴重水浸。資料圖片

 

黃大仙中心北館地下LG層嚴重水浸被水淹沒。資料圖片
黃大仙中心北館地下LG層嚴重水浸被水淹沒。資料圖片

 

黃大仙龍翔道水浸嚴重。資料圖片
黃大仙龍翔道水浸嚴重。資料圖片

 

凌晨時份大埔區已出現嚴重水浸。 資料圖片
凌晨時份大埔區已出現嚴重水浸。 資料圖片

 

大埔區水浸情況。資料圖片
大埔區水浸情況。資料圖片

 

柴灣環翠商場停車場多輛汽車被水淹浸。資料圖片
柴灣環翠商場停車場多輛汽車被水淹浸。資料圖片

 

黑色暴雨下,柴灣環翠邨商場水浸,工人忙於清理積水。資料圖片
黑色暴雨下,柴灣環翠邨商場水浸,工人忙於清理積水。資料圖片

 

黑色暴雨下,柴灣環翠邨停車場水浸,多輛私家車及七人車被水淹。資料圖片
黑色暴雨下,柴灣環翠邨停車場水浸,多輛私家車及七人車被水淹。資料圖片

 

黑色暴雨下,柴灣環翠道與環翠里交界一度水浸,滿地泥濘。資料圖片
黑色暴雨下,柴灣環翠道與環翠里交界一度水浸,滿地泥濘。資料圖片

 

大埔站廣褔道王肇枝中學對開行車路水浸,消防到場協助救援。資料圖片
大埔站廣褔道王肇枝中學對開行車路水浸,消防到場協助救援。資料圖片

 

大埔站廣褔道王肇枝中學對開行車路水浸。資料圖片
大埔站廣褔道王肇枝中學對開行車路水浸。資料圖片

 

黑色暴雨下,香港仔黃竹坑道水浸。資料圖片
黑色暴雨下,香港仔黃竹坑道水浸。資料圖片

 

多區嚴重水浸,沙田城門河洪水滾滾,不少街坊圍觀打卡。資料圖片
多區嚴重水浸,沙田城門河洪水滾滾,不少街坊圍觀打卡。資料圖片

 

黑色暴雨下,東鐵九龍塘站水浸。資料圖片
黑色暴雨下,東鐵九龍塘站水浸。資料圖片

 

大圍海福花園停車場水浸,淹浸多輛汽車,水深更至車頂。資料圖片
大圍海福花園停車場水浸,淹浸多輛汽車,水深更至車頂。資料圖片

 

赤柱紅山半島山泥傾瀉。資料圖片
赤柱紅山半島山泥傾瀉。資料圖片

 

赤柱紅山半島山泥傾瀉,有獨立屋下層懸空。資料圖片
赤柱紅山半島山泥傾瀉,有獨立屋下層懸空。資料圖片

 

筲箕灣耀興道超過3000立方米的山泥傾瀉,導致耀興道兩條行車線封閉。土木工程拓展署圖片
筲箕灣耀興道超過3000立方米的山泥傾瀉,導致耀興道兩條行車線封閉。土木工程拓展署圖片

 

石澳道山泥傾瀉,引致其中一條行車線路陷,導致出入石澳及大浪灣的唯一道路封閉了超過一天。土木工程拓展署圖片
石澳道山泥傾瀉,引致其中一條行車線路陷,導致出入石澳及大浪灣的唯一道路封閉了超過一天。土木工程拓展署圖片

 

2023年|黑雨持續16.5小時 黃大仙中心北館商場低層被淹沒

2023年9月8日香港經歷了一場「世紀暴雨」。受到香港以東約400公里登陸的熱帶氣旋「海葵」殘餘低壓槽影響,該場暴雨由7日晚上開始。天文台在9月7日晚上11時至午夜12時的1小時內錄得高達158.1毫米雨量,打破了維持了15年,2008年的舊紀錄。9月7日至8日期間,本港多處地區錄得超過400毫米雨量,而港島東區及南區錄得的雨量更超過800毫米,全港有大量山泥傾瀉報告及60宗水浸報告,部分地方一度停電、停水。黑雨警告亦一直維持了16.5個小時,直至翌日下午3時40分才結束,成為香港歷史上生效時間最長的「黑雨」。「世紀暴雨」亦導至最少兩人死亡,超過140人受傷。

暴雨期間,黃大仙龍翔道出現嚴重水浸,水深達車身的一半,黃大仙中心北館商場地下全層遭水淹沒,其中一間食肆僅露出頂部的招牌;筲箕灣耀興道出現嚴重山泥傾瀉;柴灣環翠邨停車場更遭沒頂,多輛汽車遭殃。還有石澳道塌山泥及路陷,唯一的對外道路須全線封閉,引致石澳村、鶴咀村及大浪灣村與外界斷絕接觸,儼如「孤島」,當局一度安排居民由水路離開。港島豪宅紅山半島因山泥傾瀉,被揭發大量獨立屋有僭建及霸佔官地的情況。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