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與港澳法律研討會舉行 林定國 : 冀為三地法律合作開闢更廣闊前景

由律政司、中國法學會和澳門法務局主辦的第13屆內地與港澳法律研討會今日(21日)在香港舉行。研討會主題為「錨定『一點兩地』全新定位,以高質量法治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邀得內地、香港和澳門三地的官員、法律學者和法律及爭議解決業界代表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關的法律議題分享真知灼見。

律政司首次與中國法學會和澳門法務局在港合辦法律研討會

內地與港澳法律研討會自2009年起舉辦,是內地與港澳法律界就三地法律熱點、難點等共同關注的問題展開研討的重要平台。今屆研討會是律政司首次與中國法學會和澳門法務局在香港聯合主辦。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景漢朝、澳門法務局代局長周錫強及中聯辦副主任劉光源等出席研討會並致開幕辭。

澳門法務局代局長周錫強。林定國FB
澳門法務局代局長周錫強。林定國FB

 

中聯辦副主任劉光源。林定國FB
中聯辦副主任劉光源。林定國FB

 

林定國(前排中)、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景漢朝(前排右三)、澳門法務局代局長周錫強(前排右二)及中聯辦副主任劉光源(前排左三)與其他嘉賓合照。政府新聞處
林定國(前排中)、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景漢朝(前排右三)、澳門法務局代局長周錫強(前排右二)及中聯辦副主任劉光源(前排左三)與其他嘉賓合照。政府新聞處

 

議題一討論環節「加強粵港澳立法協同,強化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議題一討論環節「加強粵港澳立法協同,強化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議題二討論環節「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要素市場治理與競爭秩序保障」。
議題二討論環節「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要素市場治理與競爭秩序保障」。

 

張國鈞於研討會閉幕式致辭。
張國鈞於研討會閉幕式致辭。

 

冀為大灣區和外國企業提供專業法律服務  促進三地法律服務市場融合

林定國於社交平台發文,相信粵港澳三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將持續把「制度之異」轉化為「制度之利」。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以來,法律部門和業界持續深化合作,推進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法律和爭議解決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律政司去年4月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行動綱領》,推動機制、規則和人才的整合,致力於建立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規則銜接方面,今年2月推出的「港資港法」及「港資港仲裁」兩項措施,讓港資企業能更自由地選擇香港法律和仲裁地。人才方面,現已有超過580名大灣區律師能在內地九市處理內地法律的民商事事務,為大灣區企業「走出去」和外國企業「走進來」,提供專業法律服務,促進三地法律服務市場的融合。

林定國在研討會開幕式致辭時表示,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6年多以來,粵港澳三地法律部門及業界努力持續深化合作,共同推進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在法律及爭議解決領域的合作取得了顯著進展,為大灣區在未來更緊密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深入推進,促進三地在法律層面的銜接和加強業界交流合作尤其重要。他期望粵港澳三地法律部門共同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為三地法律合作開闢更廣闊的前景。

研討會共探討4個議題,分別為「加強粵港澳立法協同,強化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要素市場治理與競爭秩序保障」、「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跨境協同保護的法律障礙和制度創新」和「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構建」。三地的官員、香港大律師公會和香港律師會代表,以及法律專家和資深法律執業者擔任主持人及講者,圍繞以高質量法治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主題分享經驗和交流。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長景漢朝發言時強調,粵港澳大灣區法學法律界要以開放包容的姿態,面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法治故事,講好「一國兩制」的故事,將中國法治建設的生動實踐轉化為世界讀懂中國的金鑰匙。

張國鈞 : 粵港澳三地正爭取今年內公布首份大灣區仲裁員名單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在研討會閉幕式致辭。他表示,粵港澳三地正爭取於今年內公布首份大灣區仲裁員名單,在爭議解決服務方面逐步推動「軟聯通」,進一步統合三地仲裁資源,形成國際領先、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商事仲裁高地。

他指建設高質量法治,離不開人才培養和連接。隨着大灣區律師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律政司與內地部委保持緊密溝通,積極推進在今年在香港設立大灣區律師特定平台組織,以求系統地促進大灣區律師的專業發展以及彼此之間交流互鑑,擦亮大灣區律師涉外法律服務的「金字品牌」。待平台工作進一步落實後,歡迎在座的大灣區律師積極加入。此外,律政司也積極推動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法律資訊平台,匯總大灣區營商、交易及日常生活的基礎法律信息,提升區內信息的互通和透明度,利便三地企業、市民和法律界獲取可信賴的最新資訊,更好支持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