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止境的環境審查 無死角的全面失效|社評摘要

《華盛頓郵報》社論:

譯:曾維燊
圖:美聯社

最高法院的判決正中要害,國家環境政策法(NEPA)已經陷入混亂。

如果立法者真如他們所言,關心房屋價格、能源開支、氣候變化、國內製造業與經濟發展,那麼國會該借鏡最高法院最新一季的重要判決。

照原先情況,蓋條高速公路,甚至修條街,都可能因法院擔憂這將促使更多燃油車生產,進而加劇氣候危機而被阻擋。令部分環保團體不快的是,最高法院及時叫停了對1970年國家環境政策法日益荒謬的濫用,避免讓種種建設項目無法推行,其中還包括對環境保護至關重要的工程。未來,國會理應進一步放寬關鍵基建的規範。

法院判定,美國地面運輸委員會可批准一條長達88英里的鐵路,即使該鐵路或將承載猶他州的原油運至墨西哥灣沿岸煉油廠。該委員會無須對這條新路線可能引發的更多油井開採和煉油產生的未來環境影響進行評估。

大法官卡瓦諾(Brett Kavanaugh)在判詞中表示:「一項中等規模的基建案不該成為從上游石油開採到下游煉油排放所有負面後果的代罪羔羊。」大法官索尼婭·索托馬約爾也贊同:「地面運輸委員會不必為石油業造成的損害負責,儘管它批准的鐵路將油運至煉油廠並促進開採。」

此判決看似範圍有限,卻對未來基建發展有深遠意義。它反對因環評標準越來越嚴苛,而被某些動機不純的反對派利用,阻止鐵路、管道、輸電線、水壩與風電場等項目推展。

卡瓦諾強調:「法律的目的是協助政府機關作決策,而非讓其陷入癱瘓。國會並未設計NEPA讓法官阻擋基建和施工案。」

此案釋放政府機關,不必再針對項目所有可能的直接與間接環境後果展開無止境審查,無論是當下或未來。這有助促使更全面地檢視環境影響與其他優先事項的平衡,而這必須由國會來主導。

用NEPA環評來決定聯邦政府是否該支持或限制化石燃料及再生能源,並非合適之道。

如今,美國總統特朗普只要突然表態關注馬薩諸塞海岸鯨魚福祉,就能阻擋當地海上風電場,門檻過低。同時,環保團體也常在風電受到影響時才關注鯨魚,令人質疑其動機。環評標準應同樣嚴格適用於天然氣管道和穿越相同生態系的高壓輸電線。

要劃出合理界線,國會需重新審視社會可容忍與必須避免的環境影響,回顧過去對開發施加的限制。

1970年代,一種被稱為蝸牛達特魚的新淡水魚,在田納西州Tellico水壩的NEPA調查中被發現。為完成水壩工程,國會不得不豁免該工程適用《瀕危物種法》。後來證實該魚並非瀕危,也非獨立物種。反對水壩者「發現」它的目的是阻止工程。

保護什麼應成為爭論焦點的問題不會消失。拜登政府批准的內華達鋰礦開採計劃,可能因一種名為Tiehm’s buckwheat的花卉遭阻。生物多樣性中心大盆地主任Patrick Donnelly說:「他們將這種花唯一已知的棲息地變為工業用地,等於判它死刑。」

或許該重新考慮不計代價保護每個生態系的想法。該花僅分布於開採區約十英畝土地,與其他荞麥品種關係密切。它是獨立物種嗎?是否可移植培育?應對氣候變遷須用鋰電池驅動電動車,鋰礦開採或許應獲優先考量。

NEPA審查如今要求政府每項決策面臨無休止司法挑戰,結果不利國家和自然環境。國會不能把問題丟給法院。美國現在非常需要重新討論如何與環境互動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