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聯邦政府今年年大規模裁員,超過5.8萬名聯邦員工被迫離職,全美掀起了罕見的公職人才流動潮。麻州、尤其是首府波士頓,正迅速成為這些被裁聯邦僱員的理想轉職目的地。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憑藉其健全的公共機構、積極的州政府招募策略,以及相對穩定的就業市場,吸引了大批原聯邦公務員湧入求職。
吳弭市長稱這些影響聯邦工作人員的大裁員如同製造了一場「混亂的沙塵暴」。她表示,「敬業的聯邦工作人員增強了我們的社區和國家」,並強調了他們工作的重要性。吳弭市長在關注波士頓勞動力的同時,也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培訓和僱用波士頓居民從事生物技術等各行各業的勞動力計劃。
根據波士頓市府公佈的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市政府共收到39,111份公職申請,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整整60%。其中,與原聯邦崗位職能相符的職位——如預算管理、政府採購、財務分析等——尤其受到熱烈追捧。波士頓人事主管勞倫斯(Alex Lawrence)指出:「人們希望加入一個有擔當、能為大眾發聲的地方政府,這對許多原聯邦職員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
為被裁聯邦僱員設求職平臺
這場求職熱潮的背後,既反映出華盛頓政治的不穩定,也突顯麻州政府在應對就業挑戰方面的前瞻性。早在今年三月,麻州就率先推出了專為被裁聯邦僱員設立的求職平台,涵蓋超過16萬個來自私營與公共部門的職位,並每週舉辦線上宣講會,分享招聘資訊、失業補助及轉職培訓資源。州勞工與勞動力發展辦公室也主動出擊,公開表示:「我們歡迎來自全國、乃至全球的人才,包括那些被特朗普政府裁員的優秀僱員,來麻州開啟新生活。」
事實上,非營利組織 為美國工作(Work For America)所營運的Civic Match平台數據顯示,約有20%的求職者將麻州列為首選,即使目前僅有2%的人實際居住於該州。這也使得波士頓成為該平台200個合作城市中招聘活動最為活躍的城市之一。該組織負責人路易斯(Caitlin Lewis)表示:「聯邦裁員對州和地方政府而言,是一個引進高素質、經驗豐富人才的難得機遇。」
法律壁壘與制度空窗
然而,這場人才遷移潮並非沒有挑戰。被裁的聯邦員工不僅需要重新適應地方政府的工作文化與流程,還必須面對法律、制度與生活層面的重重障礙。
首先,在特朗普政府主導下,聯邦職員的申訴與復職通道幾乎被徹底削弱。據CNN報導,保護公務員權益的核心機構如聯邦人事保護委員會(MSPB)與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EEOC),目前均因被解除職務的成員導致人數不足,無法正常作出裁決。特朗普更簽署行政命令,取消部分聯邦員工的集體談判權,並解僱了多位不配合其人事政策的官員,使得原本應保障僱員權益的獨立機構功能失靈。
前公務員申訴管道的癱瘓,使得許多人不得不轉向法院尋求司法救濟,但這條路費時費錢,成功率不高。美國特赦律師Liz Oyer就表示,她因拒絕接受來自高層干預而被解僱,至今尚未收到合理解釋。她直言:「司法部正竭力拖延和隱瞞解僱原因,這對所有失業者而言都是一種折磨。」
移居麻州的希望與現實落差
儘管困難重重,對許多前聯邦職員來說,移居麻州仍是他們對穩定與公平的最後寄望。前國土安全部項目經理托博爾斯基(Alexandra Tobolsky)與丈夫便計畫從馬里蘭州搬至麻州。他們希望在一個真正重視民眾福祉的地方安家立業。她說:「我們需要一個能提供穩定工作的地方,一個多元、宜居、能讓孩子安心成長的社區。」
但波士頓高昂的生活成本仍是許多人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根據NerdWallet數據,若要在波士頓維持與華盛頓相同的生活水平,一名年薪10萬美元的工作者需年賺約10.2萬美元。這雖不算大幅增加,但對於剛被裁員、仍在過渡期的家庭來說,無疑增加了壓力。
此外,波士頓自身也面臨著經濟挑戰。商業地產價值下跌正導致市政府稅收減少,州府也警告,受到全國經濟不確定性影響,一些職位凍結或招聘延後。
儘管現實充滿挑戰,許多被裁員者對公共服務的熱情依舊未減。這股人才流動潮也為州與地方政府提供了反思與改革的契機。學者認為,若能善加利用這批專業人員,提升地方治理效能,不僅能填補長期缺人的關鍵崗位,也能為整體公部門注入活力與創新。
隨着2025年聯邦體制的進一步收縮,以及各州爭奪人才的競爭加劇,波士頓與麻州能否成功轉化這批高素質人力為長期資產,將成為美國公共管理與地方治理未來發展的關鍵指標。本報記者李强波士頓報道

(左一) 吳弭市長出席獨立日慶祝活動。 市府提供

波士頓今年已經爆發多場抗議特朗普政策的示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