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州中部近日遭逢一場史無前例的特大豪雨,短短四小時內的降雨量相當於過去四個月的總和,引發毀滅性洪水,導致至少51人死亡。這場災難不僅凸顯了極端氣候的威力,更引爆了氣象預報準確性及政府部門應對能力的激烈爭論。
《華盛頓郵報》報道,國家氣象局(NWS)在事發前曾警告有洪水風險,但預測的嚴重程度與實際災情有巨大落差。氣象學家當時預估最高降雨量約為5至7英寸,然而部分地區的實際降雨量卻超過18英寸。德州緊急事務管理部主任基德(W. Nim Kidd)在記者會上嚴厲批評,稱如此龐大的雨量「從未出現在任何預報中」,直指預報失靈。
面對指責,國家氣象局及其僱員工會為預報員辯護。工會表示,相關辦公室在掌握有限資訊下,已「提前很長時間」發布洪水預警,並在雨勢加劇的凌晨迅速發布暴洪警報,啟動手機警示。氣象局官員稱,這是一次「發生機率較低但衝擊極高」的事件,其嚴重性遠超預期。一份聲明中,氣象局對悲劇的發生表示心碎,並強調將繼續履行其公共服務使命。然而,調查也揭示了氣象局潛在的系統性問題。負責發布警報的聖安東尼奧及聖安吉洛辦公室,皆存在人手不足的問題,甚至缺乏「首席氣象學家」和「警報協調氣象學家」等關鍵領導職位。這引發了外界對於其預警能力是否因人力短缺而受影響的質疑。
科學分析指出,此次災難源於一個罕見的「中尺度對流渦旋」,該系統滯留不動,如風車般將破紀錄的墨西哥灣暖濕水氣持續捲入內陸,形成「列車式」的連續暴雨。全球暖化導致海洋與大氣溫度升高,使空氣能飽含更多水氣,無疑加劇了這類極端降雨的風險。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使德州部分地區的河流水位創下歷史次高紀錄,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也讓政府部門間的協調與究責問題浮上檯面。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