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內地一位自稱「11年茅台集團特聘顧問」的汪教授在抖音平台上大放厥詞,稱對廣東人用「滾水淥碗筷」的習慣感到「噁心」,引發網上輿論風暴。
全網熱議
據羊城晚報,有抖音用戶近日針對《細節決定成敗》作者汪中求曾表示對廣東人用「滾水淥碗筷」的習慣感到「噁心」一事,發表評論意見,引發網友熱議,相關話題迅速攻佔各大社交平台熱搜榜,成為全民熱議焦點。







相關新聞:不滿餐後全場消毒稱遭歧視 被「唱」患性病網紅夫婦大鬧商場
網民各抒己見,觀點激烈碰撞。廣東人紛紛站出來捍衛自己的習慣,有人解釋「燙碗」源於廣東茶文化,喝茶前洗茶具、洗茶葉的儀式感延伸到餐桌,是一種文化傳承,不容置疑;還有人從衛生角度強調,即使碗筷看似已消毒,可誰也無法保證餐館清洗流程毫無問題,化學清潔劑殘留、塑料包裝的灰塵等,都需要通過「燙碗」來處理,這是對自己健康負責,更是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至於反對聲音則指,幾秒鐘的過熱水根本達不到殺菌效果,若餐具本身不乾淨,燙一下無濟於事,反而可能因操作不當造成二次污染,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和「心理安慰」。有網友留言:「我不愛燙,就是覺得沒有用,幾秒鐘的過熱水,也殺不了菌。真要乾淨,那廚房得時刻保持清潔,每道菜出鍋都要換鍋、換盤子,這才叫乾淨。」更有人認為:「如果餐具本就不乾淨,熱水沖一下沒啥用;要是本來乾淨,燙碗反倒可能二次污染。家裡都用消毒櫃,外面吃就只能聽天由命,除非自帶餐具。」
相關新聞:巴塞球迷辱華|中國球迷鎖喉反擊 球會方致歉:零容忍種族歧視
從科學到地域文化儀式
報道指,南京市場監管部門聯合江蘇某實驗室進行的實驗顯示,當處理條件為水溫80℃、時間為30秒時,菌落總數減少了50%左右。央視一套「生活圈」節目也曾進行測試,結果表明,用100攝氏度的開水燙5秒鐘的餐盤,菌落總數僅比淋洗前下降了不到30%。也有檢測顯示,燙碗能夠去掉殘留的洗潔精。
來自廣州的美食專家勞毅波認為,在廣東的大街小巷,餐前燙碗早已超越單純的清潔行為,演變為鐫刻在地域文化基因中的儀式。
尊重差異
非廣東人的羊城晚報評論員林如敏,在羊城派的評論文章就直斥該名教授的說法才是噁心。直指汪教授此論,若不是閒得蛋疼,那就是掉進了流量的泥淖不能自拔。他又炮轟指汪教授對廣東人一個小小的生活細節用上「噁心」這樣令人嚴重不適的字眼,頗有點其心可誅。最後更指「是教授,就做點真學問、提點真問題。扯犢子、噴口水,丈夫不為也。」
汪中求,現任中國精細化管理研究所所長,曾任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精細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