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風急雨勁 英歐抱團取暖

英國與歐盟日前達成里程碑式的後脫歐協議,雙方為應對俄烏衝突帶來的衝擊及美國公開表態不願再資助歐洲安全和特朗普關稅的不確定性,重組關係抱團取暖。但英國國內疑歐勢力的牽制與歐盟對「主權讓渡」的戒心,令得這份協議從誕生伊始便籠罩著重重陰影。

正如歐盟外交官所言,「外面是寒冷的世界。我們需要抱在一起取暖」。自英國脫歐之後,歐盟與英國關係起起伏伏,近期,自特朗普總統第二任期開啟後,英歐合作明顯增多。英國工黨政府上台後,以「重振英國」為外交政策基調,將防務合作視為修復英歐關係的突破口,展示其是歐洲防務「不可或缺的參與者」。背後彰顯的是美國新政府帶來的不確定性令英歐憂慮重重。

持續逾三年的俄烏衝突給歐洲安全帶來極大危機,特朗普上任後奉行「美國優先」戰略,一改之前拜登政府時的立場,烏克蘭問題乃至歐洲局勢,在美國戰略版圖中的優先順序不斷降低,公開淡化北約第五條集體防禦承諾,推動美俄關係正常化,對烏克蘭危機採取「調停者」姿態。種種改變,這加深了北約成員國對跨大西洋聯盟未來走向的憂慮,令英國與歐盟不得不強化防務協作。

俄烏衝突給英國和歐洲還帶來了高通脹,加上新冠疫情的衝擊,英歐近年來經濟復蘇並不順暢。英國工黨政府上台後推出一系列舉措試圖帶領英國走出脫歐後漫長的經濟衰退期,但半年來經濟始終不見起色。歐盟多國經濟同樣亮黃燈。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政府對英歐鋼鋁產品加徵25%關稅,汽車出口面臨配額限制以及10%的基準關稅。即使英國通過單獨談判獲得鋼鋁關稅豁免,但汽車產業仍承受年均約12億英鎊的損失。歐盟在90天的暫停期後,仍有可能面臨美國更高的關稅。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歐盟是英國最大的出口市場,48%的貨物出口面向歐盟,英國是僅次於美國的歐盟第二大出口市場,佔歐盟出口總額的13.2%。在這種背景下,英歐都有意促進雙方貿易,通過區域合作對沖美國關稅的衝擊。

但英歐合作仍充滿脆弱性。自「脫歐」以來,英國國內仍存強烈的疑歐反歐情緒,尤其當下,反歐的極右翼政黨「改革英國黨」目前民調超過保守黨甚至執政的工黨,對未來政策或形成極大干擾。另一方面,歐盟對英國「脫歐」的不滿至今仍未完全平息。雙方在防務合作、漁業、市場准入、移民問題中的分歧自「脫歐」以來就一直存在。如就地區安全問題,英國的目標是通過安全與防務合作擴大在歐洲地區的政治影響力,但歐盟則堅持「第三國」身分不享有決策權的合作原則,不希望英國來爭奪歐洲安全機制的主導權。特別是英國長期跟隨美國開展軍事行動,其國防建設、武器裝備採購研發與美國深度捆綁,令宣導歐盟防務戰略自主的法德深懷警惕。歐盟前主席容克2018年曾形容英歐關係宛如「熱戀中擁抱的刺蝟」,如今的英歐更像是冬季抱團取暖的刺蝟,離得近了,身上的刺會紮傷對方,離得遠了,又難耐寒冷。英歐協議未來能否從文本轉化為實質紅利仍需要雙方不斷的溝通、試探乃至妥協,方可能攜手突破困境。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