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大學入稟法院,挑戰總統特朗普禁止校方招收國際生的政策後,在法庭贏得初步勝利,法官下令暫緩措施生效。特朗普則繼續公開批評哈佛,質疑校方領取巨額資助,卻遲遲不「改作風」,依舊錄取能力低下的學生,必須改變這方面的現象。
綜合美聯社、《國會山報》及《華盛頓郵報》報道,哈佛大學23日緊急入稟波士頓聯邦地方法院,指責特朗普政府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禁止校方招收國際生,也對大學和已經在美的7000多名國際生構成「即時而嚴重的打擊」。校方於訴狀中批評,特朗普政府希望以政治干預辦學,以區區一紙公文褫奪哈佛1/4學生的資格。法官隨後頒布臨時禁制令,要求政府暫緩制裁哈佛,直到案件有最終結果為止。法庭將在29日進行下一次聆訊。
特朗普23日則說,哈佛大學現在領取政府數十億元撥款,但辦學方針卻積極荒謬,必須「改變行事方式」。特朗普以哈佛新開設的入門數學課程為例,質疑「有些學生連2加2都不會,竟然能進哈佛」。當記者追問政府會否擴大範圍,禁止其他院校錄取國際生時,特朗普沒有明確回應,只表示白宮「正審視許多事情」,但也再次批評部分學生在校園示威,期間曾高呼反美及疑似反猶太的口號,強調美國「不歡迎滋事分子」。
白宮與哈佛大學的角力在4月16日升溫,當時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Kristi Noem)要求哈佛提供名單,羅列哪些國際生涉嫌參與「非法及暴力活動」,哈佛表示已於限期前交出「數以千計」的數據,並於5月14日再應要求補交信息。但諾姆隨後質疑哈佛沒有滿足要求,校方則說國安部沒有進一步解釋,僅僅空泛地指責校園氛圍「反美」,卻沒有列出證據。
經過多個星期拉鋸後,白宮22日指責哈佛大學曾與中國合作,包括在2024年招收部分來自新疆建設兵團的學生,也沒有杜絕校園內歧視猶太裔的現象,因此不得招收國際生。不過諾姆也表示,假如哈佛在72小時內配合政府,提交大量國際生的資料,以及這些學生參與示威或危險活動的錄音和檔案,便可恢復招收國際生。
按照規定,高等院校必須得到「學生及交流訪問學者計劃」認證,方可接收持簽證來美的國際生。而國安部22日撤銷哈佛在這方面的資格後,等於關上了這方面的大門。哈佛在訴訟中批評,過往只有大學因為教學設備不足、師資無法達到要求等原因,才會遭受懲罰,哈佛並未出現類似情況,政府這次舉動已違反法定程序。
哈佛又表示,政府先是凍結撥款、如今又取消資格,連串行動已導致校園混亂,不少國際生負責實驗項目、教學輔導等工作,也會以校隊成員的身分參與體育運動,現在卻陷入兩難,要麼轉校或失去合法留美的資格。校方補充說,各家研究生學院受到最大打擊,包括國際生佔半的甘迺迪政府學院,以及1/3學生來自海外的哈佛商學院。
哈佛大約1/4學生持有留學簽證,由於不少人支付全額學費,因此是大學的財政支柱。哈佛自3月起與特朗普政府關係緊張,白宮至今已削減對校方的30億元撥款,並啟動多項調查,也曾揚言撤銷其免稅地位。哈佛也另行入稟聯邦法院,指責白宮違憲未遵守正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