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府有意把華埠毗連的金街100號改建2000單位的混合式公寓,位於該址的耆英會須儘快另覓老人中心的新址。投標建議書(RFP)將於6月5日截止,目前已有近百份投標書。
市長亞當斯在今年初的市情諮文上已提及,市政府找尋適合興建新住宅的公共用地,以應對住房危機,目標是在未來十年內建造50萬套住宅,分區改革預計將創造超過82,000套新住宅,這也是「同意之城」(City of Yes)的政策目標。
位於華埠毗連的金街100號(100 Gold Street),目前是九層辦公大樓,供市政府機構使用,包括房屋保護與發展局(HPD)、市長辦公室、教育局(DOE)、行政服務局(DCAS),其中地下為麥廸臣社區服務中心屬下耆英會,當中大部分會員都是華人,由於擁有極佳的交通連接,不少會員來自其他區域。
開發提案的目標是將現址重新開發為混合收入住宅項目,同時整合公共服務與商業活力,對抗住房危機。混合收入住宅不僅提供市場價住宅,也納入可負擔住宅單位,以滿足多樣化需求。
金街100號是個黃金地段,擁有很好的視野,屬於房市活躍區域。步行可達市政廳、法院、南街海港、華爾街。高樓層可遠眺布碌崙大橋與東河,提升住宅吸引力與市場價值,周邊已有成功的住宅開發案例,如One Manhattan Square,因此市府已收到近百份投標建議書。
6月5日投標書截止後,市府於今年底宣佈名單,並於2030年建築,在這段期間,耆英會必項另覓新址。
麥廸臣社區服務中心行政總監陳綺華表示,耆英會現時會址佔地19000呎,註冊會員5000人,活躍會員2000人,可以說是華人社區一個成員眾多歷史悠久的老人中心,是很多長者膳食及精神生活一個重要場地,市府公報重建大樓計劃後,耆英會已開始另覓新址。
陳綺華說,耆英會在第一社區委員會及市老人局的協助下,在附近積極找一個乎合各種需求的新址,新址不能距離唐人街太遠,也要交通方便,而且面積不能太細,在華埠及曼哈頓下城並不容易找到合適地方。
陳綺華表示,在重建金街100 號的關鍵時刻,也是耆英會前景重要時刻,投標商的計劃書內有沒有讓耆英會重回舊址的可能,這須市府的配合,耆英會應寄望重回舊址作永久中心,或是目前找新址是暫時或是永久,都必須作出考慮,不過距離2030年,耆英會還有數年的尋覓和考量,未至於燃眉之急。
本報記者周靜然紐約報道

目前九層高的金街100號將建2000單位的混合式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