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迎關稅戰|關稅戰或推高進口藥價 香港未來或從內地進口更多藥物

【關稅戰/藥物/原材料/價格】特朗普此前指美國國内藥物價格高於其他國家,預告將對進口藥物施加關稅,以此迫使藥企在美開設工廠,又簽署行政命令指示美國製藥商降低藥品價格,惟被質疑難以執行。有本港醫藥業界人士表示,美國製藥依賴其他國家的原材料,關稅戰有機會令製藥成本上升,推高本港進口藥物成本。但有業界人士指,香港進口藥物價格本身偏高,相信關稅未必進一步推高價格,且中國高端醫療發展迅猛,未來可從中國進口更多藥物。

很多藥物原材料來自中國  徵稅勢令製成品價格提升

香港醫藥經銷業協會會長葉婉婷表示,香港主要從美國進口專利藥,如癌症藥物、生物制劑及罕見病藥物,但很多藥的原材料都由中國、印度及愛爾蘭提供,美國向全球徵稅,會令原材料價格上升,製成品的價錢亦因此提升,再賣出價格會更高。

中國醫療快速發展,某程度上已可逐漸取代美國或歐洲藥物。
中國醫療快速發展,某程度上已可逐漸取代美國或歐洲藥物。

香港醫藥經銷業協會副會長謝建安則表示,從特朗普第一任期加關稅開始,由西方進口藥物的成本已上升不少,且疫情後的供應鏈仍未完全恢復,運輸成本亦十分昂貴,所以近年從美國或歐洲進口的藥物價格都有增加。但由於香港市場太小,議價能力不高,同一種藥,在香港銷售價格本來就比鄰近地區高出不少,認為不會因關稅再有大幅增長。

謝建安表示,如今中國生產全世界8成以上的藥物原材料(API),且近年中國高端醫療亦發展迅猛,形容速度「快到不可想象」,他指,在治療癌症的標靶藥、基因療程、生物療程等領域,中國已能自行研發並生產藥物,香港亦開始從中國進口高端藥物,他表示,雖然香港社會需要一定時間接受國產藥物,但疫情後港人對內地藥的態度「逆轉很快」,近年亦有不少港人會選擇去内地看病。

中國醫療快速發展  某程度上已可逐漸取代美國或歐洲藥物

謝建安認為,憑藉中國醫療的快速發展,對香港來説,某程度上已可逐漸取代美國或歐洲的藥物,「不會令我們無藥用」。他又指,中國既可生產藥物原材料,又能完成藥物研發及製造,未來從内地進口更多藥物是大勢所趨,亦有助避免受關稅波動影響。

至於特朗普意圖通過關稅壓力迫使藥廠遷回美國本地,謝建安表示,藥物不似普通貨品,需要通過註冊,且要經過衛生局的批核後,才能開始生產,至少需要5年,且程序複雜,認為短期内影響不大。

記者 郭穎彤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