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門」黑幕拷問階層固化頑疾

中國醫療圈「協和之亂」終於蓋棺定論,調查結果顯示,涉事兩名醫生的醫師資格證已被撤銷,事情告一段落。但是階級固化的黑幕一閃面,留給中國坊間輿論的激盪,則久久難以消散。

北京的中日友好醫院(又稱協和醫院)有位肖醫生被妻子舉報出軌,原本只是職場桃色事件,卻帶出了出軌對象學歷疑雲,順著藤蔓摸到了醫學教育體系的「暗門」。涉事醫生董某是協和醫學院「4+4」項目的「傳奇畢業生」——非醫學專業的本科生,只要通過專家推薦和協和醫學院考試,4年就能拿到醫學博士學位。傳統醫學生要經歷5年本科、3年碩士、3年博士,再加上規培,至少11年才能獨立行醫。而「4+4」學生,只用四年就拿到博士學位。

董某並不符合協和醫學院「4+4」入學條件,肯定是走了「特權通道」。隨後,網民還陸續挖出協和醫院還有不少類似董某一樣的醫生,甚至不少專家學者的子女也存在「世襲」。民間輿論一片譁然,紛紛抨擊「學閥」。

國家衛健委的通報,證實董襲瑩存在入學資格造假、畢業論文抄襲等問題,但背後牽連的深層問題並未涉及。

公平問題從來都是民眾對社會政策的首要關切之一,中國古語有雲「不患寡而患不均」。「4+4」是從美國學來的,但中國社會卻能把這個「有靈活性」的政策搞歪搞變味,變成特權和人情的後門。因此,如果用專家「推薦」取代入學考試,也須像「保研」那樣有公開的標準,拒絕任何暗箱操作。

此次事件絕非偶然,給人們提出警示是,在施行每一項改革時,對公平的考量和保障都須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其實在中國很多行業都存在「特權通道」,如煙草、電力、金融,這次民間反應這麼大,因為醫療與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大家對「4+4」的疑問主要是:原本8年甚至11年的醫學壓縮到4年,培養的醫生實力是否有限,對病人是否負責?

公眾所求的,無非一個真相,以捍衛自身利益不被傷害。如果病人仰賴的醫生隊伍充斥著見不得人的利益勾兌與學術注水,每個人的安全感都受到傷害。

面對輿論,涉事機構遲遲沒有回應。廣大網友表達多元見解和真實觀點,目前互聯網平台已衍生出各類揣測、關聯、利用AI編造故事甚至攻擊無關人士的內容。網友固然要保持理性客觀,在拒絕惡意揣測和網絡暴力的同時,如果涉事方能夠及時回應,才能讓事情真正畫上句號。

教育要保證質量和公平,醫療要重視醫德和患者安全。此次協和醫院事件是一起涉及醫療倫理、學術公平、制度漏洞及特權幹預的複雜醜聞,其暴露的問題已遠超個人道德失範,引發公眾對醫療體系信任危機的深刻反思。唯有通過透明調查與制度重構,才能重建公眾對醫療體系的信任,防止類似事件重演。然而那麼多的特權通道,大部分終歸是不會被曝光的,這才是此事最大悲哀所在。

漢代的「舉孝廉」制度後來在民間被編成童謠:「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這種信任的喪失和把關者道德淪陷,比個別濫竽充數者更令人痛心。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