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日,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後,美債市場應聲下跌,延續跳水走勢。此次下調意味著美國在三大主要國際信用機構中的主權信用評級均已失去AAA最高等級。週一,投資者對美債信心下滑導致其估值預期走低,推動到期收益率大幅攀升,海內外投資者擔憂情緒持續發酵。
據報道,儘管特朗普政府試圖淡化此次降級的影響,強調經濟增長和財政改革的承諾,但市場反應顯示,投資者對美國財政前景的信心正在減弱。對此,杜瓦特(Duarte)市議員康博深(Samuel Kang)指出,這是美國國債首次帶有信用風險,美國的財政體系已陷入混亂。
他強調,自70年代以來,整個戰後金融體系、商學院、經濟模型,都是基於一個核心假設而運作——美國國債是無風險資產,沒有信用風險,美國是最安全的資金避風港。「然而,這一假設現在站不住腳了。自上周五起,美國國債首次帶有信用風險,評級機構公開表示,美國有可能違約,即使這種可能性很小。」
康博深表示,穆迪將美國的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歷史上,AAA評級的債券在任何20年滾動週期內都從未違約過,但AA1評級的債務曾經違約過,儘管違約幾率只有0.04%,但依然是風險。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塞特也承認,美國國債不再是無風險的。
關於信用風險的成因,他認為,目前美國債務總額超過36萬億美元,而政府每年收入不到5萬億美元,每年支出6.8萬億美元,這意味著每年在現有債務上又增加1.9萬億美元的赤字。其中,1.2萬億美元是必須支付給債權人的利息,例如日本和中國。「美國沒有償還或減少債務,反而在增加債務。像債務利息、軍費開支、社會保障、醫療保險等強制性開支,已經超過了稅收收入,根本沒有削減開支的空間。隨著嬰兒潮一代陸續退休,系統的壓力將更加嚴峻。簡而言之,美國的財政體系已陷入混亂。」
康博深坦言,美國國債不再是無風險,而是帶有真實的風險。「美國沒有財政部,只有債務部,因為財政部沒有錢,它是空的,只剩下債務。」他更指出,自2014年以來,外國央行已停止為其儲備購買新的美國國債,轉而持有黃金。從那時起,美國國債的最大買家就是美國中央銀行——美聯儲。美聯儲成為最終的買家,購買那些沒有人願意再買的美國國債。
他分析說,美聯儲購買國債,不會為經濟帶來任何價值,只是為了維持當前的金融體系而購買。「這就像是用右手印錢,再用左手花掉,最終引發新一輪的通貨膨脹。之後,用工成本會進一步上升,最終又將被自動化所取代。到那時,我們將看到高通脹和低就業率並存,也就是長時間的滯漲(停滯性通貨膨脹)局面。」洛杉磯訊

Duarte市議員康博深(Samuel Kang)。受訪者提供